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48974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7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9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1.古诗默写 颠沛写华章,英雄惜英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以他的大 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屈原之后百余年,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慷 慨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千年之后的刘长卿来到长沙,诗人溯古思今,“汉 文有道恩犹薄,( 1)_”,烘托贾谊的痴心。战乱显忠诚,哗变仍坚贞。杜 甫以 (2) _, _的月夜思念彰显了安史之乱的凄凉; 韩愈仍以 (3) _, _的坦陈心志唱出忠君之心弥坚。千百年来,苦难让诗人的生命颠沛,却从未 令他们停止歌唱。 二

2、、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2.阅读下面“中国结”相关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在人类历史之初,文字未发明 之前,有着记事的作用。中国结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演变为今天精美别致 的装饰品。由于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使其成为了中国悠久历史的 代表。 “结”种类繁多, 主色调为大红, 耀眼、 热烈、 喜庆。 民间工此事者作“结”, 讲究形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 _其魅力在于“以 结言情,取节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综合

3、_,表达了人们追求真、 善、美的良好的愿望。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特征 B一气呵成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兼收并蓄的特征 C一气呵成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特征 D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兼收并蓄的特征 语段中有一处病句请将其找出,并在横线处填写修改后的句子。 修改后的句子: _ 三、其他(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4.0 分) 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学校组织了“民族魂”的主题活动。请根据 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是关于“民族魂”的一份朗诵稿。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先生曾言:

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的精 髓,它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面 对困难重重而勇往直前奋斗的是民族精神对死亡的威胁自强不息英勇就义的是民 族精神面对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维护祖国尊严的还是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流、泪可洒,但头绝不能低,这就是 _生辉的 中华民族之本色。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和 汗,甚至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欣欣向荣、伟 大复兴。 同学们,我们承 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我庆 幸,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一名

5、中国人,我可以沐浴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骄傲, 我可以聆听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吹响的民族复兴的号角;我自豪, _ 第 2页,共 19页 判断朗诵稿中画横线字的字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_ Asu褶 zi Bsu熠 zi Csu褶 zi Dsu熠 zi 在文中方框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 A; , 、, B, , 、, C; , , D; ; , 请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全语段最后一句。 4.为了更好的感受“民族魂”,学校组织了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活动。请依 据要求,完成以下下列各题。 班委会策划了一项活动:在馆前集体朗诵艾青的抗战经典诗歌我爱这土地。作为语 文课代表,请你结合诗

6、歌具体内容,从语速、语调、语气、节奏、停顿等角度给同学提 出一条朗诵指导建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建议: _ 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抗日英烈们献上一幅挽联。你会挑选下面的哪一幅 献给英烈 _ A难忘淑德,永记慈恩,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B族人瞻马首幸得识途避凶险,家堂执牛耳难忘藏否涵恩威。 C躬耕一生,桃园杏坛不言悔,蝶梦双飞,黄泉

7、碧落永相随! D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参观后,抗战博物馆的讲解员总结如下,请将甲乙两空用关联词填写完整。 【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乙】 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 大进程。 【甲】【乙】两处所填关联词语分别是:【甲】 _ 【乙】 _ 5.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 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段话,交流你的探究成果。(60 字 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第 3页,共

8、19页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专题四:英雄的共性与个性(水浒传)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6.阅读行路难,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出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的 情景。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态,又体现了他的浪 漫主义诗风

9、。 C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D诗歌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苦闷与向往的矛盾。深感成就功名的艰难,又不甘心处 于寂寞下流,但诗中没有直接表述心态的句子。 画线诗句妙用典故,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才 能的远大志向。请再写出体现高远志向的连续两句诗文: _ , _ 。”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 7.阅读的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10、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 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11、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 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

12、茗者,罍而歌 第 4页,共 19页 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 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 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如倩女之靧(hu)面而髻(j)鬟(hu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 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麦田浅鬣(li) 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泉而茗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 者: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麦

13、田浅鬣(li)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堕(hu)事:耽误公事。堕,坏、 耽误。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_ A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临 溪而鱼执策而临 之 B故 自号曰醉翁也故 人不独亲其亲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偕 数友出东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宠辱偕 忘 D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 【甲】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乙】野芳发而幽香,佳

14、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 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理解:作者用寥寥数句便写出了山间四季之景,可谓一句一幅画面。 【丙】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翻译: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即使风吹的依然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 理解:作者认为,无论罍而歌者或是红装而蹇者的游人甚至曝沙之鸟,呷浪之鱼,都是 兴之所至,放情于春光中。 两篇文章均表达了作者的 _ 心境(心态),但他们选择的方式并不相同,欧阳修 走进百姓之中, _ 。而袁宏道则走进 _ ,游山玩水。

15、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0 分) 8.用脚丈量四九城 曾金秋 舒了,原名舒世忠。改名字,是退休后的事情。 5 岁时母亲过世,经历过 4 次失学,当司机,被打成右派,下放,转岗当列车员、 检验员舒了形容自己的前半生:理想破灭,工作不得志。“想做大事”却又碌 碌无为。 退休后,舒了决心和“没什么用”的前半生“决裂”。“了”,是退休了的了,完 了的了,心未了的了。 这个“老北京”,花 23 年的时间,寻访北京城外二环、内二环的大小胡同,用手、 纸、笔、脚,描绘老北京城的胡同全景。 和前半生“决裂”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既无成就,也无建树,想上学、想做大事理想的破灭,使我 一辈

16、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走了过来,实在是太不甘心了。”舒了在最 美乡愁中坦言。 到了 1987 年,正值北京现代化建设热火朝天,为改善居住条件,水泥森林拔地而 第 5页,共 19页 起,不少灰墙土瓦被夷为平地。当时新闻上屡次提起北京胡同被拆迁,一向痴迷于 老北京文化的舒了,开始谋划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绘制胡同地图。 这个从小生活在四九城(二环)以里的满族人,出生在陶然亭湖畔西侧的龙爪槐胡 同。那里有一两座旧宅门、一座太清观、一座栅栏门很讲究的坟茔。 “改善, 会拆平房盖楼房。 ”舒了意识到, 拆房就等于拆胡同, 胡同要远去了。 “这 辈子我一事无成,大事我是做不了了,这件小事就由我来做吧。”这件小事,就是 用手、纸、笔、脚、相机,把记忆留下来,以便后代了解,老北京胡同到底是什么 样子。 串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