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48974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5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答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3页 段考语文试卷段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1.名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的句子是: _ , _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着哲理,表达诗人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千 古名句是“ _ , _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运用反衬手法,深化了咏叹的主题,道出千古文人悲剧命 运的诗句是“ _ , _ ”。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对偶句“ _ , _ ”从空间角度写出了岳阳楼的 壮观景象。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 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掬(j):双手捧起。翠微:指山腰青翠 幽深处,泛指青山。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破题,总揽全诗。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地点,又点明了“赏玩忘归”的原因 -“春山多胜事”。 B颔联上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下句将花香衣香浑为 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C颈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 特别珍惜山中的

3、一花一草的感情。 D尾联运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 静。 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诗歌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 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 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 ,博通经史,属 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

4、文磔裂 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 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 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 二;复以春秋对义 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 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冠,这里指男子成年磔(zh)裂,割裂,指文风不正。诡异,内容 怪癖。胜,通“升”,上升。擢:选拔。客,这里指学生。对义:对答经义 方面的问题。 第 2页,共 13页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_ A母许 之否乎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B吾顾 不能为滂母邪顾 野有麦场(狼) C今见是 书是 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D久乃 信服问今是

5、何世,乃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_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下列对文本内容以及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_ A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的第一名发皇榜,称为榜眼。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对其十分赏识。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6、代汉语。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4.0 分) 4.阅读读书重在选择,完成各题。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 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读书要有所选择, 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 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 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 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 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

7、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 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 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 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 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 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 完所有的书。 19 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 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

8、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 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 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 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 收藏了 20 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 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 第 3页,共 13页 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 阿尔考特曾说过

9、:“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 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 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 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 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 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 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 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

10、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 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 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 取舍。 “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 同一本书时, 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 现在的一些图书, 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 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 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 年 3 月 14 日,有改动) 文章开头引用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

11、尔的话有何作用?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_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 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 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 书是人类的仓库, 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 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 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 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

1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 括作答。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一束花里的美好 赵洁 入夜的阳台,格外安静。我手拿小刷子,小心翼翼地,一遍遍清洗着瓶子上残余 的标签。尽管在水里已浸泡多时,它们的顽固还是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五分钟, 十分钟时间似乎过去了很久,连客厅看电视的家人都忍不住揶揄,不就是一个 瓶子嘛,用得着如此上心?我笑笑,兀自不答,手里依旧忙碌着,眼前飞闪过日间 的一幕幕。 撞见那男人的时候,我刚辞别安姐她们,捧着一大束雏菊,正要踏上往河堤去的 台阶。男人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正慢悠悠地沿阶而下。此刻,他的眼里有不解, 也有隐匿不

13、住的笑,很友好的那种。 “捧着一束花,就能这么高兴啊?” 很显然,这话是说给我的。我略微有点发窘,随即便坦然,笑着微点了头。擦肩 而过的刹那,能感觉到,男人又瞟了眼我手里的花。漫步在细雨迷蒙的渭河长堤, 我的心里却满溢着欢喜,小小雏菊的欢喜。 在校园楼梯拐角,班里一个小女孩从身后追上来,歪着头笑问:“老师,你手里 第 4页,共 13页 怎么捧着花?谁送你的呀?你看起来很开心呢!” 看她无邪的笑脸, 我也乐了, 说: “朋友送的! 有这么好看的花, 我当然高兴啦。 ” 女孩看看花,笑眯眯地说:“我也喜欢这些花,老师,我帮你放在办公桌上吧!” 接过花束,她拧过身一路小跑,“咯咯咯”的笑声洒了一路,

14、清脆,悦耳,夹杂 着其他小孩子的惊呼与欢笑。聆听着这天籁之音,我的心里,又是一片明媚。 我自然是欢喜的,从心底呼之欲出的那种真切、自然。一直觉得,从泥土里长出 的各色花儿,原本就是撒落在尘世的星辰,是大自然给予人间最美的馈赠。何况是 在这寒意未尽的北方小城, 虽说立春已有段日子, 春意却迟迟未染枝头, 山寒水瘦, 满目萧瑟。友人中最是暖心的安姐,说“女人节”将至,特意在网上给几位姐妹邮 购了鲜花,于是促成多时不见的女人们的一场关于花的邀约。还是那家僻静的私家 小厨,清茶几盏,笑语盈盈,素颜可亲。尤其快递小哥送至店内的几大捧雏菊,清 雅素淡, 不事张扬, 像极了我们彼此间经年的情谊, 只一眼便使

15、人心变得格外柔软, 仿若捧着它们,便已经拥有了整个春天。 譬如现在,方才还静躺在桌上的那些花,在多半个夜晚的忙碌之后,终以一种全 新的姿态绽放眼前,之前所有的辛苦瞬间便化为乌有。 能为自己喜欢的事忙碌, 原本就是一份难得的幸福。蒙蒙细雨中,捧着它们,穿梭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只为 觅见一个心仪的花瓶。 向花店女老板讨教剪枝插花的秘诀, 热情的老板一番指点后, 送了营养液,又慷慨递过一个高腰细颈的瓶子,建议放入黄色的那几枝,以免色杂 生乱。清洗花瓶,修剪花枝,小心翼翼注入清水,将一枝枝雏菊轻轻插入素洁的瓶 颈,茎叶错落间,花姿绰约,似有暗香悄然涌动。 痴痴地,望着它们美好的样子,却是怎么都看不够,也

16、看不倦了。我一直坚信, 草木和人是气息相通的,灵秀若它,一定也懂得自己全部的深情。 我亦是知道,就在今夜,清凉如水的半城月光下,我那些从青葱岁月里一路走 来的姐妹,她们的眉眼深处,也定是满溢着那些素简的花儿所散发出来的芬芳,安 稳而美好。 文章标题“一束花里的美好”意蕴丰富,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束花里究竟有 哪些“美好”? 试指出本文运用的叙事线索及其作用。 结合生活体验,试说说你对第段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尤其快递小哥送至店内的几大捧雏菊,清雅素淡,不事张扬,像极了我们彼此间经年的 情谊,只一眼便使人心变得格外柔软,仿若捧着它们,便已经拥有了整个春天。 在文章中作者坚信“草木和人是气息相通的”。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 思想的积淀与升华, 5000 年的历史文化造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