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8955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培育教学大纲精品文档森林培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

2、。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章次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课堂实验实习机

3、动理论教学部分1绪论112良种选育113种子生产6334育苗基地的准备6245播种育苗6336营养繁殖育苗3217容器育苗、无土栽培和塑料大棚育苗228苗木抚育管理与出圃229人工林基本理论2210造林设计与施工3311森林抚育间伐2212次生林经营与天然林保护2213森林主伐更新64214森林采伐与管理62415森林防火知识32116主要林种的培育技术3317主要树种的栽培技术44实习教学部分1种子处理(教学实习)442播种、扦插、移植、嫁接(教学实习)883育苗作业设计与施工(综合实习)664造林调查设计与施工(综合实习)665森林作业设计与施工(综合实习)66机 动44总 计823018

4、304四、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二、教学内容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第二章 良种选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二、教学内容1. 引种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引种和乡土树种的概念、引种成功的标志、引种的原则。2. 选择育种种源试验和种子区的概念、种源试验的基本理论。种

5、源试验的方法、优树的概念、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3.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亲本组合选择的原则。杂交育种的概念、杂种的选育与生产。杂种优势的概念、控制授粉技术。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选择育种。难点: 杂交育种。第三章 种子生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母树林的概念和类型、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种子园的营建技术,掌握母树林的选择、改建和管理技术,掌握种实的脱粒、净种、干燥和分级方法等。二、教学内容1. 良种基地的建立母树林的概念和类型、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种子园的营建技术。母树林的选择、改建和管理技术。2. 种实的采集林木结实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种实成熟和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采

6、种期的确定、采种的方法、种实产量调查方法。3. 种实的调制安全含水量、气干含水量和临界温度的概念。种实的脱粒、净种、干燥和分级方法。4. 种子的贮运种子调拨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原因。种子贮藏的方法和种子调拨的原则。5. 种子品质检验种批、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和测定样品的概念。种子净度、子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生活力的概念。种子抽样方法,种子净度、干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生活力的测定方法,种子质量等级标准。课堂实验项目:1. 种实识别2. 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的测定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良种基地的建立。难点:种子品质检验。第四章 育苗基地的准备一、教学目的

7、与要求了解苗圃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整地的作用、方法及要求,掌握作床和作垄的方法及要求,理解轮作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土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二、教学内容1. 苗圃的建立苗圃的概念和种类。苗圃地选择的条件、苗圃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苗圃面积的计算方法。2. 温室和塑料大棚的建造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构造、功能及特点。3. 苗圃地的耕作整地的作用、方法及要求。作床和作垄的方法及要求。4. 土壤处理土壤灭病和灭虫的方法、轮作的意义、接种菌根菌的方法。轮作的概念和方法。常用土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苗圃的建立。难点: 苗圃地的土壤处理。第五章 播种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

8、求了解种子消毒和催芽的目的并掌握其方法,掌握播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消毒和催芽种子消毒和催芽的目的。种子消毒和催芽的方法。2. 播种技术播种量和苗木密度的概念、合理密度的含义、播种地管理的方法。播种期的确定和播种量的计算方法。播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课堂实验项目:1. 种子消毒2. 种子催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播种技术。难点:种子消毒与催芽。第六章 营养繁殖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营养繁殖育苗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硬枝扦插技术、嫩枝扦插技术二、教学内容1. 扦插育苗营养繁殖育苗的概念和意义。插穗生根的类型及影响插穗生根的因素、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硬枝扦插技术、嫩枝扦插技术。2

9、. 嫁接育苗嫁接育苗的概念和意义、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切接、劈接和“T”形芽接的方法和技术。3. 组培育苗组培育苗的概念和意义、组培育苗的设施、组培育苗的方法和技术。4. 其他营养繁殖育苗埋条育苗、压条育苗、插根育苗和分株育苗的方法和技术。课堂实验项目:1. 硬枝扦插2. 切接、芽接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繁殖。难点:扦插育苗。第七章 容器育苗、无土栽培和塑料大棚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容器育苗、无土栽培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容器育苗、无土栽培技术。二、教学内容1. 大棚育苗熟悉塑料大棚育苗和管理技术。2. 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的概念和特点。育苗容器的种类和规格、营养土配制和容器育苗技术。3. 无土

10、栽培无土栽培的概念、特点及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成分及配制方法、无土栽培技术。课堂实验项目:1. 营养土的配制2. 营养液的配制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容器育苗。难点:无土栽培技术。第八章 苗木抚育管理与出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苗木移植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苗木移栽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掌握灌溉、排水、施肥的依据和方法,熟悉苗木出圃。二、教学内容1. 苗木的移植苗木移植的概念和意义,苗木的培育年限、种类及表示方法。苗木移栽的方法和技术要求。2. 土壤管理化学除草剂的种类、除草原理及使用方法。灌溉、排水、施肥的依据和方法,松土除草的作用和一般方法。3. 苗木抚育与保护降温和防寒的方法;间苗、补苗

11、、修技和幼苗截根的方法,苗木常见病虫害的种类。4. 苗木出圃熟悉苗木分级的方法和标准。合格苗木的标准,苗木调查的方法,苗木出圃的程序,起苗、苗木假植包装和运输的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苗木的移植。难点: 苗木抚育与保护。第九章 人工林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工林的含义、概念和特点,掌握造林的基本措施及方法,掌握适地适树理论及营造人工林的基本理论等。二、教学内容1. 人工林概述造林的含义、人工林的概念和特点。林种的概念及其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造林的六项基本技术措施。2. 适地适树理论 适地适树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和

12、要求。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造林地的种类、树种选择方法。3. 合理结构理论人工林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造林密度的概念意义、纯林和混交林的意义和应用。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混交图式和混交比。种植点的配制和计算方法、混交林中树种的分类、树种的混交类型、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的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适地适树理论。难点:人工林的合理结构理论。第十章 造林设计与施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造林调查设计与施工的概念和目的,并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标准。二、教学内容1. 造林调查设计造林调查规划设计的目的和方法。造林调查设计的程序、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的方法。2. 造林施工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13、造林地清理的应用、工程造林的意义。熟悉播种造林、分殖造林的方法、幼林抚育的内容和工程造林的程序。造林整地与清理和植苗造林的方法,造林生产管理措施和工程造林的标准。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的方法。难点:幼林抚育的内容和工程造林的程序。第十一章 森林抚育间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抚育间伐的任务、概念和对象,熟悉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和种类,掌握人工抚育间伐技术等。二、教学内容1. 抚育间伐概述抚育间伐的任务、概念和对象。熟悉抚育间伐的种类。抚育间伐的方法。2. 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抚育间伐的生物学基础和经济基础。其中生物学基础包括: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自然稀疏规律、森林演替规律、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密度与树木材积和树干形质的关系。3. 抚育间伐技术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的概念,选择采伐木和保留木的原则。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及选择采伐木和保留木的方法。4. 人工整枝与摘芽人工整枝、自然整枝、摘芽的概念。人工整枝的原理、树冠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节子形成过程。人工整枝、摘芽的技术。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抚育间伐技术。难点: 人工整枝与摘芽。第十二章 次生林经营与天然林保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次生林的形成、特点和类型,掌握次生林经营措施,熟悉保护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