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读绘本》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给孩子读绘本》word版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精品文档转我看到的一篇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一、选书 1、第一阶段,0-2.5岁,选书不宜太难。一幅图配一两句话的那种,读起来琅琅上口,歌谣、诗歌、韵文甚至绕口令,小宝宝也都蛮有兴趣。之所以不宜一味的追求难度,是发现在这个阶段直接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在复述、精确记忆上不如读简单绘本的孩子。对于词、意思的精准理解和玩味,反倒是这些阅读绘本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观察图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在理解上直接听童话、大篇幅故事的孩子也不如看绘本的孩子,往往通过听文字在脑中成像不如看图的孩子,所以在以后做抽象题目时成像就会出现问题,也就是会出现总读不懂题目的现象。童话、民间故事怎么也得五六岁以上
2、的孩子才适合,不论是故事语言还是逻辑思维都不适合太小的孩子。2岁半以前孩子对于新书排斥的比较严重,一般就喜欢不断重复看自己熟悉的,这样熟悉的内容孩子能够预测出来,会有安全感和稳定感。这个阶段有些新书的增加,孩子可能第一次表现出不爱听,一直处于活动中或者听一半就打断不让讲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把那些想给孩子加的新书摆放在孩子平时看书的位置,随手可得,过一周孩子自己就会翻出其中的一些让家长讲了。另外,小宝宝时,加新书的频率不宜过快。从小阅读的孩子,在2岁多会有一个停滞期。一般稍停一停,别加新书了,只是读以前的书,然后转加一些动手的书即可,比如小贴纸的书啊、迷宫啊、剪纸啊小朋友到了这个敏感期,愿意用
3、小手做东西了,这样动手的书玩上一个月左右,再加故事或者绘本的新书就ok了,而且差不多由此就进入下一个阶段,遇到新书第一次读的时候也不排斥了。 2、第二个阶段,算是绘本的扩充阶段,阅读的范围增广,但需要难易结合。这时候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新书给孩子读都能听下去,偶尔一些听一部分就打断不让读了,孩子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胃口。其他书听完一遍,喜欢的会让继续精读,进入热读期,不喜欢的会在之后偶尔翻看一下。但其中的一些也许会过几个月又重新喜欢,进入热读期。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也喜欢低幼时读的那些绘本,而这些书正好可以作为孩子独立阅读的读物。自己翻翻或者讲一下,都蛮有乐趣。之后也能由这些书进行识字,毕竟看图就能明白,
4、而且文字部分也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了,认识其中的几个,就能连蒙带猜的把其他字读出来,渐渐的也就认识了更多 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读的绘本量挺大,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最好能够精读。热读的书,孩子观察的会更细致,思考的更深,往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想不到的,在语言上面一些有趣的句型结构会灵活的运用到平时的交流中或者扮演游戏中。 3、第三个阶段,5、6岁以上可以一些简单的文字书、阶梯过渡书和绘本结合阅读。这时候可以由绘本逐渐过渡到文字量大一点的图文配合方式,让孩子逐渐体味大篇幅文字的魅力。故事性的吸引以及深层次的思考,也会让孩子们也更愿意听复杂描述的故事了 二、孩子听的方式很多专家提出把孩子抱在膝上或者拉
5、着手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种姿势其实更多的是强调了爱的传递,让孩子感到温暖、放松。而对于姿势难道只有这样才是最好或者正确的么?其实过于去强调姿势就挺没必要的。我是觉得不同的书读法不同,孩子选择的倾听方式也不同,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心情状态的孩子,倾听的方式都可能不一样。即便给同一个孩子读同一本书,初读和热读以及半年一年以后的再读,倾听的方式也未必相同。 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像个绵羊似的依偎在自己怀里安静的倾听就是亲子阅读的最高境界。抱着也罢、平行也罢或者有个角度的坐着,甚至孩子蹦蹦跳跳的听,玩着玩具的听都无所谓的,不能一概而论的就说哪种方式是好的,哪种是不专心的,难道不抱着就传
6、递不了爱了?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听着听着就跑走了或者玩起玩具,或者活动起来不是静静的坐着听,就开始跟孩子发脾气,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还听不听?不好好听我不讲了啊”。1、2岁的孩子听新书的时候,除非一下子就特别特别喜欢,否则多半都会边听边鼓捣些小玩意儿,或者表现得毫不在意,但是过后他会主动提出来还讲这本书,那就是听进去了,只是不想一上来就强加给自己打破稳定感而已。大点的有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般会静下来听了,但某些时候确实有其他的吸引远超过了这本书,那就要看孩子的状态来判断了,先玩过后再读也无妨嘛,或者孩子就是想边玩边听不想停下来,那就接着讲呗。另一种情况是这本书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孩子既想听也
7、不想耽误玩,所以就边玩边听,但是她喜欢的部分或者她每次都要插话、问问题的部分,她就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或者不再蹦蹦跳跳赶紧抢着跟你交流,其实这样子热热闹闹的看书也没什么,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能把这些区分开,而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且看的心情还挺愉悦,这样也就不觉得看书是件多么正儿八经的事儿,和玩其他玩具、游戏一样,都可以有些创新的方式,只要听着开心看着高兴聊着乐呵问的问题说不定更有深度呢。没读书习惯的孩子更不能强迫孩子非得把读书当成多重要的事儿,书里面好玩的有趣的足能够吸引孩子了,把这些本质的东西给孩子呈现出来就足够了,不要打破她本身玩的快乐的心境,让她感受到书的乐趣,让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渐渐
8、的也就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了。 当孩子听故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专心”时,我们应该有个判断。是继续读,那个分心并不影响正常的听故事;还是当时确实对“玩”的有兴趣,那就先专心玩,合适的时候再读。我们也可以想想这本书对于孩子的适合度,是否能调动出兴趣,反正是没必要责备孩子,强压着把这故事听完,那样的乐趣会降低很多吧,而且哪岂不就成了因为孩子没法自己识字阅读而找了一个读书的人呢。 三、家长给孩子读的方式给孩子读绘本到底简单不简单?有些家长拿着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去给孩子讲,抱怨简单的没几个字,也不像是个故事,到底怎么讲才会吸引孩子。而且小宝宝往往每次都想按照固定的方式讲,你少说了一
9、句她想听的话或者改变了一些方式,她听着就觉得不对劲不舒服,自己又表达不清楚,可能还闹一通脾气。等孩子大一些,比如2岁半或者3岁以后对讲故事的方式就没那么挑剔了,倒是容易讲了,不管讲的好坏,爱听故事的孩子都相对能接受的。就绘本来讲,究竟该怎么给孩子念?每个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喜好,慢慢的跟孩子也摸索出一些方式。不管是照着原文念,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让孩子静静的去感受去体会;还是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讲解和引导;抑或做延伸,结合孩子的生活、经历、曾经阅读过的图书等等。不管是快的慢的,充满感情的还是角色扮演的。所有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或者也没那么绝对,每一本书也许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演绎,而在不同的阅读阶段
10、同一本书也可以应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既然这样,是不是怎么读就是个自由的事,没什么可说的呢?本来应该是这么回事儿的,本来读书也是件私密的事儿,不该这么品头论足的分析好坏的。然而有些方式我听着真是不舒服,而这几种我也确实觉得对孩子在阅读上的益处相对比较少。也就是同样的投入时间,孩子的收益并不相同,这怪不得阅读,也怪不得孩子,往往其实是我们的方式不那么恰当了。比如:1、家长念的啰里啰嗦,“嗯啊这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一堆的助词和废话。众所周知,很多经典的绘本里的文字都是精致到删一字则少,添一字则多的。家长这种不尊重原文的念法,完全打破了文字的节奏和美感,不利于孩子自己去感受这本书,也不利于孩
11、子的记忆啊。这种我宁愿矫枉过正的让家长干脆只读原文算了。其实也不是说不能“啰嗦”,做延伸,观察图,引导思考或者讨论生活经历等等也都是添加了书里没有的语言,但是这里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读文字部分尊重原文,不管是文字本身还是读的语气语调。讨论的部分用平时聊天的语调。这样即便是穿插的过程中进行,孩子能明确的区分出来什么是原文内容什么是补充内容,不管延伸跑题多远,拉回来时孩子自己就能接上刚才读到哪里,并未打破故事整体的完整性。2、有些家长读的或者补充的语言过于低幼,叠音、嗲音、自创的一些幼稚的词,以为这样利于孩子的理解,其实更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为了交流用的,如果孩子记了一堆只能和家人交流的语言
12、那么当她入园时势必在语言上又要面临着转换去适应怎么向老师表达,怎么和小朋友交流。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困难。而且一直使用这样语言交流,交流的深度也会受影响,表达能力锻炼的也比较少。如果相信孩子的话,他们的理解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尽量结合孩子的经历去解释,结合她原有认知上理解的部分去说明新的事物新的原理,而不是只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简单低幼。3、有时候孩子想就这本书里的人物或者某些有趣的词语跟你聊聊,或者哈哈大笑个不停一直在重复其中的一句话或某个词时,有些家长看收不住了会打断,让孩子赶紧好好听故事。其实,阅读到底有多重要,跟我们在生活中和孩子玩其他玩具或者游戏有多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只是把
13、阅读当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和孩子交流和孩子优质玩乐的一个媒介的话,那么相对于赶紧读完这本书,乱七八糟的交流是不是更应该让我们珍视呢?而这些交流才是孩子切身的感受和思考啊。不管何种方式,只要每天坚持亲子阅读15-30分钟的口号我认为只是利于亲子阅读的推广,因为易操作;而进一步,当大家对于亲子阅读达到一定的认可度后,当很多家庭都亲子阅读了,发现最后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时候,方式的问题也就必然会讨论了。同样的投入时间,孩子思考的深度不同,最后阅读给予孩子的肯定也会不同。说几个给孩子阅读时注意的细节吧,具体的方式依旧是灵活的,磨合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就好。1、节奏、语气语调:根据图书、文字的需求
14、来控制节奏。有韵律的地方或者类似歌谣的地方要表现出来,固定的句式、该书特色的句式要表现出来。这样平时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表达一些特定句式时,孩子自然就会想到书里的情景,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2、留白:阅读时注意给孩子恰当的留白,一方面便于孩子思考,一方面孩子也许想接话,给出这个空位会使整个阅读的配合更加流畅,当然如果不接我们也不必非得让孩子说,自己直接接着读就是了。3、观察图:引导孩子找到发现图的乐趣,图中暗藏的玄机,图中人物的表情,由图引起的任何话题都可以聊,不一定聊得很深,哪怕只是指着某个地方哈哈大笑然后心领神会的跟着一起笑呢。 4、扩充、引申:其实把阅读就当做我们和孩子交流的媒介
15、时,这部分就做的自然了,话题也就不会受到局限。只要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能够遇到的想到的,能跟这本书挂上钩的,或者读的时候灵机一动闪现出来的,都可以和孩子聊,起初可能是我们主导一些,用不了几个月就是孩子的思维比我们更活跃了,想到的常常让我们觉得惊奇,这时候我们只要跟着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联想到的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就好。与读书相比,这部分往往更珍贵,这是孩子独立思考的部分,也是我们和孩子真正的交流。 其实阅读的好处众所周知,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可以提高语言的能力,这些我们潜移默化都能做到;而在“思考”上,是需要我们家长在最初推动一下加一点引导的,不管是从观察图方面,从联想、想象方面,从生活经历体验方面,打开了孩子的思路,之后就可以完全交由孩子主导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