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6494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方山子传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方山子传4一、基础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1)稍壮, ,欲以此 。然终不遇。(2) ,不与世相闻。 ,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3)余告之故。 , ,呼余宿其家。 ,而妻子奴婢皆有 ;余既耸然异之。(4)今几日耳, ,犹见于眉间,而岂 哉?(5)然方山子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6)皆 ,独来穷山中,此岂 哉?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犹见于眉间( )(2)前十有九年( )(3)往往阳狂垢污( )(4)方山子傥见之与(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 )(2)余既耸然异之( )(3)见方山子从两骑( )(4)岁得帛千匹( )(5)亦

2、足以富乐 ( )(6)方山子怒马独出(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

3、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

4、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6.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 B. C. D.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

5、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6、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

7、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

8、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9、。”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C.拟于天子 比照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10.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 )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谁谓乃公勇者?乃不食死A. B. C D.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

10、人。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1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2)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3)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 答案与解析1.(1)折节读书 驰骋当世 (2)庵居蔬食 弃车马毁冠服 (3)俯而不答 仰而笑 环堵萧然 自得之意 (4)精悍之色 山

11、中之人 (5)世有勋阀,今已显闻(6)弃不取 无得而然2.(1)见,通“现”显现 (2)有,通“又”(3)阳,通“佯”假装 (4)与,通“欤”语气词吧 3.(1)宗,名词动用,尊奉 (2)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3)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4)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5)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 (6)使动用法,使愤怒4.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5.A(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6.C(是描述他的“侠”。)7.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

12、”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8.(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2)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3)(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9.A(舍:安排住处。)10.B11.C(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12.(1)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注意“王”“危”及判断句。)(2)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注意“特”“苦”“复”。)(3)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一律弃市问斩。 (注意“考”“馈”“弃市”。)附参考译文: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