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6407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的盛衰》教学设计word版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的盛衰教学设计精品文档唐的盛衰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唐的盛衰”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一)内容目标1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3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来源:21cnj*y.co*m】4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二)活动建议1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阅读讨论

2、会,撰写历史小论文;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填写其历史作用。【版权所有:21教育】2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展现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变。3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诵读会、实地考察、艺术欣赏等活动。可着眼某一特定阶段,综合多领域的因素,归纳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可着眼整个古代社会历史,综合多个阶段的发展,概括不同领域发展的总体特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4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组织学生讲述其生平业绩,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21*cnjy*com二、课标解读(一)解读依据2011版课标、2011版课标解读、教材、教师

3、教学用书(二)要点解析1关键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疆域;唐太宗;唐玄宗;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学习要求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第二目 唐的盛衰。本课时对应课标中,涉及的行为动词有“列举”“评析”“知道”“认识”“评述”。本课时教材内容“盛唐气象”是核心。一方面,课文从君民关系、行政制度、科举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唐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课文描述了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让学生多角度感受盛唐气象。结合课标解读、教师用书的相关内容,本课时学习应要求学生:通过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了解唐朝盛衰的概况;感受“盛唐气象”的表现有: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

4、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方面,并借助史料尝试分析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三)教学目标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通过史料分析,评析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影响,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2通过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大唐时期的科技、城市、文化艺术等辉煌灿烂的成就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方面感受盛唐气象。3通过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等重要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探究,感受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四)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1如何把握教学重

5、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唐的“盛”与 “衰”,尤其是盛唐气象,感受大唐走向鼎盛的种种表现,从而体会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甚至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唐朝重要人物唐太宗、唐玄宗和他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举措等史实帮助学生学习唐朝历史,但忌本末倒置,过于侧重评析人物的功过是非和事件的历史影响。2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优越?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

6、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出处:21教

7、育名师】三、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确定原因:在史学界,隋唐如同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隋到唐,是一个持续上升的历史时期,并在唐朝呈现鼎盛局面。唐朝沿用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而且影响了宋元明清各朝,甚至也深深影响了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而唐朝由发展走向鼎盛,代表的时期为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所以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唐朝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突破方案:学习一个朝代的历史,往往是通过重要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来呈现。教学中,可借助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史实

8、,达成教学目的。21cnjy教学难点:分析唐朝盛衰的原因及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确定原因:该难点的突破能积极辅助落实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若学生明确了唐朝盛衰的原因,并能很好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也能体会到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中华文明地影响了。突破方案:学习历史,总是离不开追根溯源,然而历史的不可重现,又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如何“重现”历史,让学生尽可能看到历史事件的“根”与“源”?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史料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四、教学策略本课时教学以唐朝的建立发展鼎盛衰弱灭亡为明线索,以感受盛唐气象,从而剖析其原因为暗线索。充分利用相关的史料来突出盛唐气象,分析盛唐的原因

9、以及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出示年代尺,根据老师提供的时间点,阅读教材后,梳理唐朝盛衰的总体过程:唐的建立发展(贞观之治)贞观遗风(进一步发展)开元盛世(鼎盛)安史之乱(衰弱)农民起义(灭亡)。导出新课。学生通读课文,总体感知唐朝的盛与衰过程。借助年代尺,开门见山让孩子感知唐朝的盛衰过程,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新课教学(30分钟)【盛唐气象】唐朝建立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由发展走向鼎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哪些盛唐气象呢?(温馨提示:可

10、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去感受)教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后,补充史料和文学作品加以说明。史料:人口繁盛。全国人口数达到7000万人。据史料记载,唐朝全国实际人户超过1300万户,实际人口超过7000万。而当时的东法兰克福王国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是200万300万。地中海地区的人口才5000万至6000万。北非的人口是300万。反映了当时经济实力是超越世界的。“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三十九人。”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忆昔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苏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副板书记录。生1:疆域的扩大;生2:手工业

11、发达,如丝织业技术高超,唐三彩;生3:农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生4:长安、扬州等大都市出现;生5: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呈现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二是逐步提高学生在材料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过渡)对比一:隋唐疆域对比图对比二:资料:据史书记载,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盛唐的原因】 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如政治、经济等方面多角度探究盛唐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原因。史料

12、一:魏征、王珪、韦挺等人原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谋士,都是被唐太宗大胆重用而名留青史的贞观良臣。魏征去世,唐太宗曾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史料二:谏议大夫魏征忠心又耿直,他向太宗进谏,前后多达 200余条,他写的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10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太宗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仍把他作为贤士重用,甚至将十渐不克终疏作为当朝执政的座右铭。史料三:太宗为了选拔人才, 把科举考试更加完善,尤其注意从普通地主和平民中选拔人才,如秦叔宝等。由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致使贞观朝中人才济济。史料四:为了杜绝不良政策对国家

13、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唐太宗致力于完善 “三省六部制”。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即使是皇帝的一个命令通过中书省发出来,门下省审核不通过,尚书省也不能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史料五:唐太宗即位当年,即正式颁诏减免全国赋役,此后,有关局部地区减免役税的记载共计十二次。史料六:史称:“开元之盛,所置辅佐,皆得贤才。”唐玄宗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史料七:在唐玄宗在位四十余年,其治下的全国耕地达到18亿亩(合今亩6.6亿),所以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有专家据史料推算:唐玄宗时,耕地面

14、积约八百五十万顷,18亿亩,折合今日6.6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有史记载,开元三四年, 发生连年蝗灾, 而百姓“大致不饥”。史料八:唐玄宗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佩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 治经 济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并结合老师提供的相关史料,提炼、概括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生1:贞观之治之政治篇:唐太宗以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著称;进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沿袭和完善了隋代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生2:开元盛世之政治篇: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仿照唐太宗,虚心纳谏;重视地方吏治;生3:

15、贞观之治之经济篇: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生4:开元盛世之经济篇:重视农业发展;抑制奢靡,提倡节俭。通过2个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并走向了鼎盛,激发学生探索盛唐出现的原因。学生结合课文和史料分析、提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证据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唐高宗、武则天】结合课本做个简单了解即可。“贞观遗风”【安史之乱】学生活动:看课本相关内容,感受此时唐朝继续发展,为迎来“开元盛世”仍在铺垫。“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走向衰弱 并非重点内容,学生做一般了解即可。课堂小结(5分钟)师:唐朝作为中国几千年文明中的一个朝代,几百年的兴衰,对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唐朝的盛与衰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并简单阐述你的理由。生自由作答开放性的题目开拓学生的思维。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板块清晰,围绕核心知识点盛唐气象的表现及其原因展开,借助大量的史料,课堂有一定的历史味,注重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证据意识,培养思维能力。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