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462652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我的四季》同步练习鄂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四季同步练习 【能力训练】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 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 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 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 收获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 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 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

2、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1 “谷粒“为何是”干瘪的“?这样说在文中有何含义? 2 文中“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3 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二、拓展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 题。 感谢生命 李丹 (1)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 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 像下雪似的, 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 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2)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不由吃了一惊。 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 处之的样子,任它

3、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 地挂在林阴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3)后来 ,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4)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5)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 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 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在风中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 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 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

4、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6)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7)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 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 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 散发着生命 的芬芳。 这是它的心愿。 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 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 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这个季节 从不失约地

5、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 耘,不问收获。 (8)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的使然,还是一种 强 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 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层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 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9)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人类生命史。 (10)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衍 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尽管至今为止,世上已有 无数学者对生命的奥

6、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过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 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的信服。 (11)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 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 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12)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 生命属于 每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 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 的挑战的蔑视啊。 (13)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

7、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4 在这篇散文中, ( 1 )开头部分对漫天杨絮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作者为什么 “完全被震撼了”? 答: ( 1 ) 作用是 ( 2 ) 原因是: 5 第 8 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 6 作者从杨絮飘舞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7 下面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具体表现了“我”对杨絮播种生命 方式的震撼。 B “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 “它”指代的是我手中放飞的那一片杨絮。 C “只管耕耘, 不问收获”,是说农民在春天播种时只考虑是否应该耕耘播种,并

8、不考 虑是否一定有好的收成。这里比喻杨絮只管漫天播种,并不计较有多少能发芽长大。 D引用圣经和唯物论者关于人类从何而来的不同意见,是为了说明我们不应当关注这 样的问题,关注这样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E“感谢生命, 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再点“杨 絮” ;首尾呼应,深化了杨絮启示的意义。 答: () ()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 11 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 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 ,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 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 有的半掩

9、芳唇, 忍俊不禁。 靠近我身边的两朵; 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 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 我第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 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 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 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 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

10、,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 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 过的草 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 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 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 我成了荒野中韵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 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

11、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 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 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 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 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 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8 文章开头写了 “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1) “我”为什么 “笑了起来” ?(2) “我

12、”为什么感到“满足”? (1)答: (2)答: 9 (1) 第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2) 第段和第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 答: 10 在第段中, 作者说: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 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联系全文:(1)作者在文章中谈 及 了哪些“人的道理”?请你分点叙述。(4 分) ( 2)又为什么不懂“草木的道理”? (1)答: (2)答: 1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枯萎多年” “终于等来一次生机”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 人头地”的人生,它

13、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 “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 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C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 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 “对一朵花微笑” ,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 D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 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E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 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

14、悠长的思绪。看似乎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答: () () 三、写作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 中说“找到了水源, 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这样的经验 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只在寻找水源时才会碰上,你 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1 表明人生收获的不大。 2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收获什么。作者收获的人生, 就

15、是追求 人生收获的过程。 3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 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 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 二、拓展阅读 (一) 4 C( “这个问题”是指作者通过阅读新唐书?龟兹传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 现的“有两个金花王”的推断。A、B两项都不是推断,D项是吕德斯发现“这个问题”的依 据。 ) 5 C (A项作者只是推断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跨度;B项依据比丘尼传推断出来的金花 王与“先志”所说的金花王,在时间上基本一致;D 项比丘尼传与新唐书?龟兹传

16、中的金花 王不是同一个人,只能证明有两个“金花王”。 ) 6 B(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此项中的“王”是指苏伐叠。) 7 B (A项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C项“写在金花王和苏伐叠时代”的梵文残 卷中的“金花”正好说明有两个金花王,依据作者推断,与大唐西域记中的“金花”是 同一个人; D项作者不是读比丘尼传才发现有两个金花王的。) (二) 8 C(文中有“也是一个高峰”和“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的说法,故A、B 不对; D 项文中有“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一句,是将两者作比 较,并非说两者都具备。) 9 A(文中是说“八个世纪之前”,并非说“八世纪” 。 ) 10 B(文中说“对清明的概念还时有论争。) 11 A(文章主要是为了介绍清明上河图) 三、写作(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