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45974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邹忌讽齐王纳谏提纲 一文学常识 “五经”指诗经 、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 乐 ) 。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 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西汉末刘 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史记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 纪传体史书) 二文章主题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 标题中的“讽” 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三通

2、假字 邹忌修八尺 有余有 y u 通又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而形貌昳丽表并列朝服衣冠早晨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而而复问其妾表顺接朝于是入 朝见威王朝廷孰孰视之仔细 窥镜 而自视表修饰能谤讥于市 朝公共场合 暮寝 而思之表修饰皆朝于齐朝拜 齐国 之 美丽者也的皆以美 于徐公比徐公不若君之美美丽 之孰视 之代词,指徐公于 能谤讥 于市朝在美吾妻之 美我者以为美 吾妻 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的 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受上赏上等邹忌讽齐王纳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 上上书谏寡人者呈上谏使之改正错误 上书 谏寡人者劝谏 群臣进 谏规劝 五特殊句式 谓其妻曰:“我孰

3、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提前的倒装句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城北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也。省略句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忌不信自 (邹忌)与(客)坐谈省略句 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兼省略句皆以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倒装句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倒装句皆于齐朝。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六人物分析 齐威王:贤明、善于纳谏、深明大义、知错能改、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决心。 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不被奉承所迷惑、深谋远虑、真知灼见、精明能 干、治国之才、敢于说真话且讲究说话艺术的谋臣。 用心爱心专心2 七课文内容及重点问题 1. 课文一、二自然段是对邹

4、忌进行正面描写。 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可以看出他头脑清楚,善于思考,实事 求是,有自知之明,不被奉承所迷惑。 第二自然段写邹忌入朝讽谏,充分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2. 课文三、四自然段是对邹忌进行侧面描写。 第三、四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了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3. 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表现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效果之大,也从侧面表现出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4. 邹忌进谏奏效的前提是什么? (1)君王是否贤明(2)劝谏者是否注意劝谏艺术 5. 邹忌妻、妾、客的三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表现他们什么心理? 妻妾客三者的意思基本相同

5、,但语气强弱不同。妻最强,妾其次,客最弱。 ?妻子的回答是由衷的赞美之情心理:发自内心的爱恋 ?小妾的回答拘谨勉强心理:发自内心的畏惧 ?客人的回答的语气完全是奉承讨好心理:想要有求于人 6. 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1/2 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 是不是详略不当? 写比美,是为后文以比美讽谏作铺垫,是设喻的手法,从全文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 王纳谏除弊写得略。 7. 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道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理,由此邹忌进一步悟出了治国要广开言路, 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可以治国的

6、道理。 8. “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地域广阔,齐王作为一国之君,位高权重。 ?齐王身边的人都偏爱、畏惧齐王。 ?齐国范围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9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邹忌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出人都可能受蒙蔽的话题,接着由自己 推论到齐王,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方面 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个结论。 10. 邹忌的讽谏艺术特点? ?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的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贴切自然,入情入理,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营造了一种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

7、语势,给 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释了“王之蔽甚矣”的观点。 11. 文章的发展线:三问三虑三比三赏三变 (家庭琐事国家大事) 12. 由本文可获得哪些启迪?用名言警句回答。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3. 门庭若市的意思是什么,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意思:宫廷就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反义词:门可罗雀。 用心爱心专心3 1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在写作顺序上属于什么?插叙 15. 王曰: “善。 ”你如何理解这个“善”? “善”表现了齐王纳谏的决心。表明了邹忌极佳的劝谏效果,另一方面,把一个虚心纳谏的 君主

8、刻画得生动传神。 16. 齐王的“三赏”从语言角度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排比增加语言节奏感,增强语言语势,有力突出了齐王的虚心纳谏。 17. “暮寝而思之”的内容,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思”是对的,因为妻、妾、客的看法与他的观察不同,因此必须从三人的身份分析。 18. 课文内容体现了很多个“三”,有何作用? 对本文的理解,关键抓住几个“三”,即“三问” “三答”“三省”“三蔽”“三赏”“三局面”。 这些“三”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连在一起,形象地刻画了邹忌这个深谋远虑的治国谋臣。 19. 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 的 道理

9、。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20.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 来什么启示? (1)不要被他人的赞美所蒙蔽,要保留清醒、理智的头脑。 (2)劝告他人要讲究方法、策略。 (3)要善于广泛听取他人的建议,改正错误和缺点,才能更快地进步。 细柳营提纲 八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叙述历代 帝王的政迹) 、十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八书 (记载典章制度

10、和天文、历法、水利、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三十世家 (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七十 列传 (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周亚夫是周勃之子。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用心爱心专心4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九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整、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的 真将军的风采。 十通假字 军士吏 被甲被通披,披在身上改容 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可得而犯 邪邪通耶,表反问 十一一词多义 于是上乃 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派遣军细柳驻军 使于是上乃使

11、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军上自 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 军军营 不闻天子之 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乃以宗正刘礼 为 将军作为 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告诉为天子 为动介词,被 已而 之细柳军到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不闻天子 之诏助词,的以备胡用来 之称善者久 之凑足音节,无实义以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 请以军礼见用 十二特殊句式 吾欲入劳军省略句吾欲入之劳军 直驰入省略句(皇帝的车队)直驰入 天子为动省略句天子为(之)动 十三人物分析 周亚夫:治军严整、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的风采。 十四课文内容及重点问题 一事情的起因:匈奴入侵,天子任命将军备胡 作用:交代

12、背景,置人物于矛盾冲突之中,为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提供舞台 霸上棘门:军纪松懈,受宠若惊, 竭力逢迎 常备不懈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彀弓弩,持满。 (细柳将士)严阵以待 军纪严明 细柳两次不得入军令畅达 二经过:天子慰问霸上、棘门及细柳营的情形(细柳军营)令行禁止 刚正不阿 持兵辑曰坚守岗位 用心爱心专心5 (周亚夫)恪尽职守 三结果:天子对三位将军的评价 治军严整 若儿戏真将军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 可袭而虏也可得而犯邪 1.本文题为细柳营 ,为何写霸上、棘门军? 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营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细柳营军队的军纪严明,也衬托出周亚夫的 治军严整。 2.“细柳”、 “细柳营”、 “细柳兵”

13、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棘门霸上” 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3.文帝的话有何作用? 用文帝的言行,从侧面有力衬托出而来周亚夫的“真将军”风采,同时在结构上起线索人物 的作用。 4.“群臣皆惊” ,为什么“惊”? (1)惊恐:天子远驾劳军,却多次受到军营规定的约束,有损天子之威。 (2)惊讶:天子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3)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5. 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 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 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

14、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 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 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 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 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 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 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 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 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