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45944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徐悲鸿小传》同步练习北京课改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1 徐悲鸿小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 廖静文, 1923 年出生,徐悲鸿的夫人,现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曾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 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相关资料】 一、关于徐悲鸿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 画作品赴欧洲几个国家展览。在绘画创作上,提倡“ 尽精微,致广大” 。长于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兼工花鸟、风景、走兽,作品简练明快,蓬 勃有趣。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驰誉中外。毕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人 才。代表作品有奔马图等。 (摘自华夏出版社中国

2、百科大辞典) 二、关于油画 油画是用快干油(例如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调和颜料画成,是西洋绘画中主要的 一个画种。 公元 1415 世纪间, 经画家凡 爱克兄弟的改进后,被广泛采用。 一般多画在布、 木板或厚纸板上。其特点是, 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 的色彩效果。 三、关于国画 国画, 即中国画的简称。这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 中自成独特体系。大约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 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勾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 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取

3、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 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人物画成熟于战国。 隋、唐已有山水画、花鸟画,五代两宋臻于繁荣,水墨体随之盛行。在画风上,元代渐趋写 意,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达意畅神;而在唐和明、清,则先后受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 术的影响。 中国画强调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 ,要求 “ 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 ,做到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由于书、 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密切相连,因此绘画同诗 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 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 墨、砚、纸和绢。 四、有关

4、“ 小传 ” 的知识 用心爱心专心2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最方便的办法是看他的小传。你要向别人介绍一个人,除 了口头介绍之外,那就要写写他的小传。 什么是人物小传?小传就是介绍某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并对他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 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的文字。 小传,不同于传记或传略,也不同于简历。传记或传略是记录某人整个生平事迹的文字, 有比较详尽的, 也有比较概括的,如名人传记、名人传略等。简历是简单介绍某人的基本情 况和主要经历的文字,它要求全面而简单,如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某单位任某一项职务或 工作等,文字平均而概括,常用于填写档案和应聘材料。而小传,则在全面概括的基础上, 侧重对某

5、一段经历、某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文字有详有略, 一般用在人物介 绍、作者介绍中。 【阅读指导】 1重点词语积累 鬻( y ) 卖 戎马倥( k ng )偬( z ng )形容军务繁忙。戎,军队,军事。倥偬,事情繁多,急迫 匆忙。 导沭( sh )整沂( y )沭、沂均是山东南部河名。两河中下游河道紊乱,淤塞不畅, 解放前内涝灾害严重,解放后进行整治。 诽( f i)谤( b ng)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斩钉截铁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 孜( z)孜不倦 形容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 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辛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瘁,劳

6、累。 2课文研究 本文是一篇他人执笔的传记,作者是徐悲鸿的夫人。她运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采用既写事迹,又加评析的写法,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徐悲鸿的形象有血有肉,光彩照 人。全文共有8 段。这 8 段文字是以徐悲鸿出生为起点、终年为止点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 l 段写徐悲鸿出生、求学、工作、创作情况。徐悲鸿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太湖之西,是太 湖的甜水养育了一个伟大的画家。徐悲鸿“ 自幼随父学画” 。13 岁时 “ 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传统 的绘画技巧,并开始摸索创造自己的风格” 。 “17 岁的徐悲鸿便挑起了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 担。 ” 这几句使我们了解了徐悲鸿的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是苦难伴随

7、着他,是勤奋陪伴着 他,这恐怕正是徐悲鸿思想性格形成、事业有成的基石。“1917 年 5 月,他 到了日本, 接触了丰富多彩的日本美术,开始了第一次对世界美术的探索。” 同年 12 月, “ 徐悲鸿来到 用心爱心专心3 北京,开始以他那生气勃勃、富有民族风格的绘画在中国艺坛显露头角” 。此后他的工作与 创作正式开始了。 文中重点介绍了他的三幅作品:巨幅油画 田横五百士 歌颂了富贵不淫、 威武不屈的精神;巨幅油画 篌我后 象征着人民渴望得到解放的心情;巨幅国画 九方皋 抒写在旧中国人才被压抑的积郁。从这三幅画的取材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徐悲鸿先生 崇高的民族责任感,这三幅画的创作是他高尚品质与

8、伟大人格的具体表现。 第 2 段主要写徐悲鸿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拉拢。文中对有关情形介绍得很清楚,特别是 徐悲鸿的自书对联“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表明了他坚定不渝的态度和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应该说,此时的徐悲鸿形象已经是光彩照人了。 第 3 段写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等地的创作、社会活动及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情况。 读这段文字我们会更清楚地感觉到,徐悲鸿的绘画创作是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国画巴人汲水贫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巨幅国画愚公移山表达了他对 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而他在文艺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字的坚决态度“ 人在曹,心在 汉,我签的名,我负责到底” ,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

9、照。 第 4 段写解放战争时期徐悲鸿在北平的工作与斗争情况及对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这段 文字侧重介绍了党和政府对徐悲鸿的关怀:周恩来同志的亲切鼓励,田汉同志转达毛主席和 周恩来的殷切希望。同时还介绍了徐悲鸿对北平和平解放的贡献:在学者名流座谈会上,“ 他 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表明了他希望和平,希望北平早日和平解放的迫切愿望。 第 5 段写徐悲鸿在解放以后工作的辛劳与患病。徐悲鸿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他“ 接受周总 理的委派,作为代表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他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参与社会活动;他 始终不停笔, “ 画毛主席像,画战斗英雄,画劳动模范” ;“ 他带病去山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 体验生活

10、 ” 。他患脑溢血,半身瘫痪后,仍扶病为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挥写奔腾的骏马,最后 积劳成疾,充分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 第 6 段写徐悲鸿逝世前后的情况和周总理对他的评价。周总理赞扬他具有“ 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是当代的一位艺术大师。 第 7 段写徐悲鸿的遗作、藏书“ 根据他生前的愿望” 全部献给国家。 第 8 段写永远的遗憾。“ 他的生命太短促了,丰富的才能未能充分发挥。”“如果我还能为 新中国工作十年,那该怎样地幸福啊! ” 文末一句写道 “ 他的遗憾将永远悲伤地留在我们心 里” ,深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徐悲鸿的无限深情与悼念。 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11、按历史时期分段介绍事迹。本课着重介绍了徐悲鸿以画笔为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 的英勇斗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内容不同,斗争的形式也不同,所以,本课的分段 显然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等重大历史时期有关。按历史时期分段的写法,是与徐 悲鸿本人的事迹特点分不开的。 用心爱心专心4 (二)点面结合, 有血有肉。 传记不光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一生的足迹,而且在关键之处 往往还需要举出实例,加以详写。例如,第3 段写答国民党特务时义正辞严的言论,第4 段写在座淡会上的勇敢发言等,都是徐悲鸿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高风亮节的生动体现。 这些详写的事例给读者鲜明的印象,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

12、人物。 (三)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本文作者采用了饱含感情叙事与适当抒情、议论相结合的 写法,以帮助读者理解人物言行,进而感染、教育读者。文中含情的叙述比比皆是。例如, 第 1 段中: “1917 年 12 月,徐悲鸿来到北京,开始以他那生气勃勃、富有民族风格的绘画 在中国艺坛显露头角,被北京大学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 在这句话里, “ 生气勃勃 ”“富有民 族风格 ”“显露头角 ” 等词语便蕴涵着鲜明的赞美之情。又如第2 段中: “ 这一切招致了国民党 特务的仇视,明枪暗箭,一齐向他袭来。他昂然屹立” 在这句话里, “ 明枪暗箭 ” 属贬义 词, “ 昂然屹立 ” 属褒义词,一贬一褒,显示

13、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有时,作者在叙事中或 叙事后还加上评价,使读者迅速了解了人物此举的意义。例如第l 段中: “1931 年东北大片 国土沦丧,徐悲鸿以愤激的感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篌我后,象征着人民 渴望得到解放的心情。同时,他还创作了巨幅国画九方皋,抒写在旧中国人才被压抑的 积郁。 ” 在这段话中,作者不光介绍了两幅画的名称,而且还点出了这两幅画的创作意图。 又如最后一段在记述了徐悲鸿病中的慨叹之后写道:“ 他的遗憾将永远悲伤地留在我们心 里。 ” 这既是对徐悲鸿的话的评论,也是对后人的鞭策。 3探究和练习提示 (一)此 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仔细读题,培养学生整理知识

14、的能力。 徐悲鸿一生中较为重要的材料有: 家庭方面: 1912 年父亲病重,17 岁的徐悲鸿便挑起了全家7 口人的生活重担。 求学方面: 1919 年赴法公费留学,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有远闻琴课等 油画问世。 工作方面: 1927 年 8 月自巴黎归国后,创作田横五百士。1931 年后,用两年时间, 创作巨幅油画篌我后。同时,创作巨幅国画九方皋。1938 年,赴南洋举行画展, 将卖画收入救济祖国难民。 斗争方面: 画室里挂了一副自书的对联“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 ,以反抗国民党特务的仇视。 在傅作义召开的学者名流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请傅将军把北平交还给人民。 逝世前的情况:带病去山

15、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突患脑溢血,半身瘫痪,仍扶病 为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挥写骏马。根据生前愿望,其作品1200 多件,购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及 美术书籍、图片、碑帖等,全部献给国家。 (二)此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详略安排对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 详写的地方有如下两例: 用心爱心专心5 徐悲鸿在文艺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字的坚决态度“ 人在曹,心在汉,我签的名,我 负责到底 ” ,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里写出了徐悲鸿为人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 在学者名流座谈会上,“ 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表明了他希望和平,希望北平早日和平解 放的迫切愿望。 这里写出了他对北平和平解放的贡献,也是为民请命的高风

16、亮节的生动体现。 这些详写的事例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三)此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对徐悲鸿的赞扬。 徐悲鸿在画室里挂了一副自书的对联“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以反抗国民党特务的仇视, 表明了他坚定不渝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真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 啊! “ 他带病去山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 突患脑溢血,半身瘫痪,但他仍扶病为抗 美援朝的战士们挥写奔腾的骏马,寄往前线,鼓舞士气” ,最后积劳成疾,充分体现了他鞠 躬尽瘁的优秀品质,真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 啊! (四)此题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比较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体现出传记的特点如下: 内容方面:记载了人物生平的主要事迹:时间上是从徐悲鸿出生到逝世的58 年。内容 包括家庭、求学、工作与斗争等多方面的情况。实事求是,做到真实、准确,不夸大,不 缩小, 不编造。 本传记作者是徐悲鸿的夫人,所运用的材料均为徐悲鸿的真人真事。每件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均有明确的交代。必要时,还使用了数字加以说明。行文中还多次提 及某些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