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459385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同步练习2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生命与和平相爱 自我测验: ( 100 分) (一)基本技能考查 1、给加点字注音。( 8 分) 充沛()杀戮()娴熟()侃侃() 深谙()盎然()儒雅()锲而不舍() 2、根据课文内容真空。( 23 分) 题目生命与和平相爱形象而又寓意深刻。它既点明了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珍惜_ , 憧憬 _ ,希望人类的生命能够与和平相爱,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_ 生命与和平相爱_产 生像戴维这样杰出的青年,才能使“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潜藏的_ ”真正被_ 。 ( 6 分) 本文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表现了一个民族。课文由戴维的_ 才 能写到他多方面的才能,写到犹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写到他

2、的_ ,成长历程,写出了这 个民族的人民对_ 的热爱。 ( 3 分) 全文结构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 _。 ( 2 分) 戴 维 是 整 体 优 秀 的 犹 太 民 族 中 的 优 秀 _ , 他 个 性 中 蕴 涵 着 民 族 精 神 的 _ 。 从 戴 维 之 “小”,我们可以窥知他的民族之“_ ” ;反过来,也正是_ 滋润、灌注出戴维优 异的人格力量。这样的写法可谓是:以小见大,互相映照。( 4 分) 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但又何尝不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 改成陈述句:_( 2 分) “当你试图郑重了解和理解一个民族时,还有什么” 加点词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 分) 时代的愈加浮

3、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拥有这份郑重的心境。( 2 分) 仿写: _ (二)课内语段阅读(14 分)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 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 岁时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 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 生存的和平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 2 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

4、莹的、深沉的河水滋 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 唱“和平” “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 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文段出自课文作者( 2 分) 2、给加点字注音。( 2 分) 潜()藏滋润() 3、文段中五个“是因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它写出了 , 也道出了。 ( 3 分) 4、题中提到的句子向我们传递了( 2 分)戴维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写出给

5、你印象最深 的三个: ( 3 分) A_B_C_ 5、文章以“后来一切都好”结尾有什么好处?(2 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25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现代战争靠近沙 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 摄氏度 以上,风总是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 一次,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个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 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没有人陪她谈天,更没有丁点好球的东西。她寂寞难耐,于 是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

6、房的铁窗 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出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只能看到地 上的泥土。我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 有泥土,还是有星星的。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那些星星吧!”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出屋外,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 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印第安文化、历 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沙漠中的日落日出, 那些多姿多彩

7、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了。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心态在 改变。两年以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此书出版后非常 畅销,一版再版。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 3 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弗兰克的心理学博士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 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都被摧残致死,没剩下一个亲人。而他自己更是受尽折磨,情形惨不 忍睹。在这种人生最不幸、最黑暗的环境中,弗兰克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他知道如果不控制 好自己的情绪,一定难逃精神扮演的厄运

8、。好在他在痛苦和煎熬中没有放弃对心灵的探索。他强 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霉的事情,并用积极的心态感知难友,感化狱卒。 他把集中营当成了最难得的研究样本,最难得的人生课堂。当从集中营里被解救出来时,弗兰克 还是精神抖擞。他因此而创立了对每个逆境中的人最有启发的学说“人类终极自由”学说, 弗兰克也因此成了无数人敬仰的伟大的心理学家。 一念之间,一种心态的选择,就会使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厄运 ( ) 领悟 ( ) 惨不忍睹 ( ) 抖擞 ( ) 2、塞尔玛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吗?她准备怎么办?(4 分) 3、“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看到的是荒凉

9、和泥土,另一个看到的是那夜空中的 星星。”怎样理解父母信中的这两句话?(5 分) 4、塞尔玛接到父母的信后是怎样做的?(4 分) 5、她取得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4 分) 6、能不能写出几句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 4 分) (四)口语交际(10 分) 50 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 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美国记者的言

10、外之意是: 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五)写作练习(20 分) 根据本文材料,写一篇介绍戴维的短文,用上概括戴维性格特点的排比句。600 字左右。标题可 为:戴维印象生命与和平相爱读后感。 精彩链接 化敌为友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4 1944 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 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 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 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

11、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 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 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 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 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 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 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

12、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 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 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 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 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 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 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

13、间便用宽容化 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叶夫图申科的话,道出了人类面对敌人时所能表现出的最伟大的善良以及最伟大的生命关怀。 人类需要相互关爱,世界需要和平发展。和平的“敌人”不仅仅只是战争,还有一切形式的暴力、 恐怖、压制、干预、掠夺。和平是全人类的太阳,是生命永恒的福音。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善良、 友爱、人道、幸福、互助、博爱等理念,全都包容在和平之中。要维护人类的和平,只有“让世 界充满爱” 。 记得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到一个军营视察时,对一位刚刚入伍的新兵说:“孩子,我终于发现一 个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了。”新兵睁大眼睛充满期待地望着林肯,希望能够得到总统的

14、点拨。 林肯拍拍新兵的肩膀,微笑着说:“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爱把敌人变成朋友。” 林肯说得一点不错,敌人是没有办法用武力彻底消灭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爱把 5 他们变成朋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敌为友”。 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中有一句话:“爱是永不止息的。”这句话用英文来翻译是“爱是永不失败 的”,用希腊文来直译则是“当一切都倒下时,惟有爱巍然屹立”。 佛家也曾有慧语: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爱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 摘自思维与智慧 生命与和平相爱 (一)略 (二) 1、 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2、略 3、排比戴维生长的人文环境犹太民族文化发展的精 神源泉4、传递的是犹太人对生命与和平相亲相爱的渴望之情。5、 “后来一切都好”这是戴维童 年时说的话。用它结尾,既赞扬了戴维的美好情感,又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向往。 (三) 1、略 2、不满意,给父母写信,准备回家3、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只能看到地上 的泥土。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有星星。4、深受鼓 舞与启迪,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积极快乐的生活5、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 乐的城堡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活。一个人的心态,不仅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还决 定着人生的成败6、略 (四)略 (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