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45582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角色转换促教育教学创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角色转换 促教育教学创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巨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将给教育改革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走进课改,适应课改,实施课改,在实施课改中大胆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反思和质疑,努力

2、思考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参与和实施这项工程,人的思想认识,观念转变是关键,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角色转换。这里的人应该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学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去转换角色,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学生角色转换,实现学习的创新 教育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79%的小学生和90%的初中生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学习,在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背景下,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扮演着“容器”的角色,被动地任由教师把学科知识往里塞。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材、

3、统一的教参、统一年的考试标准成为中国孩子的求学模式。这种机械化、模式化的的教学运动,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敢于创新的机会。教师也乐意这样的模式,几十年如一日地使用同一本教材,连标点符号在哪页哪项都了如指掌,省事!学生当然也不需改变,反正考试的内容教师都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给呈现,不用为考试费神,省心! 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国民应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在关注学业目标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是从远着入关注新一代国民的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对象学生,不要以为新课程的改革与我们没有关

4、系,而应努力去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角色,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学习的创新。 1、变被动为主动,注重主动性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真正确立学习是自己的内在需要的学,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体验,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我们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2、变结果为过程,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应单纯追求结果,更应关注过程。关注过程,就关注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

5、;关注过程,就强调了与人合作,主动探究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关注过程,就意味着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也正是因为对过程的关注,更使我们得到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意志品格的锻炼。过程才真正锻炼人、成就人,过程更精彩。 3、变封闭为开放,注意开放性的学习。传统的教学太多的统一,致使学生封闭地、单一化地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需要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整体性地去学习,尽可能地利用学习资源(电视、电影、电脑)更多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弥补课内的不足。 4、变依赖为独立,注重独立性的学习。独立性学习表现为“我能学”。教师的教是短暂的,人生漫长的学习,依靠独立学习的能力

6、。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这方面去努力,自觉地在学习中去锻炼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真正摆脱教师的扶,独立地去学习自己要学习的知识。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教学的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定义把教学看作达到教育目的主要手段。教学成为一个控制过程,成为有效传递知识的工具,只关心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的选择,而忽视了对目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割裂了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造成教学的教化功能衰微,学生的情意方面的发展处于教师关注的边缘,而知识传授和模式花塑造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另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

7、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信息的单向传递。教师被动地充当教材的使用者,灌输知识的工具。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从不关心课程的问题,认为课程的研制和开发是课程专家和科学专家的事情。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就是要极力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实现教学的创新。 1、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就是针对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教师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等教学弊端而提出来的,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而不要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

8、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而应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努力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向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 2、做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教书匠”式的教师形象。教书就是传授知识,教书就是完成教学目的的教学观一直来影响着广大教师。自然,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自身的

9、教学却不闻不问,从没有过反思的意识,所以,教了一辈子书,到头来还是定格于 “俯卧撑”式的教学,自身的教学水平“涛声依旧”,教学理论一片空白。新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要研究,就必须学习,把学到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反思者和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贡献。也唯有反思和研究,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的创新。 3、做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是

10、教材的“传声筒”,也不单纯是课程的“消费者”,而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这就给教师课程开发方面留有相当的余地,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开设反映学生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的校本课程。同时,课程开发作为一种专业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的训练,也促使教师努力钻研和学习,拓展了教师自身专业活动的范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三、领导角色的转换,实现管理创新 一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曾

11、取得辉煌的成绩。单纯以考试作为学校质量的指挥棒影响着无数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致使学校领导长期以来扮演着指挥考试的考试长官的角色,抓备考、抓应考、抓升学率自然成为领导们的工作头条。“不管白猫黑猫,考出高成绩就是好猫。”教师学生成为学校获取成绩的工具。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尊重,学生被教师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管理学校的领导者,应认真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理念,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确立新的教育思想管理学校。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12、,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句话是说,教育思想在学校里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是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石,如“每个孩子都是好的”“让学生张扬个性”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充满生机,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2、注重人文性的管理。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领导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人文管理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

13、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学校的人文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想教师所想,把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更多时间,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精神乐园,提升教育生命的质量。更要以学生为本,加倍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和不安分的灵魂,努力为学生提供爱的土壤和自由发展的天空,营造博爱的高品位文化氛围。 3、以科研管理学校。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研究。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强调了教师的有效参与。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进行实践性的研究,解决问题,实践问题,才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推动新课程的顺利进行

14、。领导不应是单纯的管理者,还应是教学的研究者,只有参与研究才有发言权,才有号召力,学校的教学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参与研究,就意味着学习,所以领导还应是一个学习者,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去实现特色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真正体现服务教育的伟大思想。 4、改革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组织,只有恰当地把这个系统组织的各个组成因素进行统筹安排,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和高效地运转,达到学校工作的最理想状态。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培育人才自然不能与工厂生产产品相并论,但是育人的各个环节应该是变化的,有活力的。所以,学校首先应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通过竞争

15、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激励机制的并行。在学校管理中,恰当地嵌入一种科学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会从更深的层次激起广大教职工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内在需求,从而把学校的目标变为自己的责任和需要,使学校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管理境界。其次是质量评估机制。新课程体现了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实事求是地依据实际,依据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制定出严密、科学、富有发展性的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生命力和科学性。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正当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目前教育价值观和功能观正出现空前深刻的裂变

16、,由此要求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一、新世纪呼唤创新教育。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态势。传统的经济理论把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或轻视了拥有知识技术、蕴藏着巨大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及其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在这种历史的错误正在得到纠正。在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开展、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老化的当代,机械重复的劳动日益降低其含金量,而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的精神素质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可以说,分分秒秒逼近的新世纪强烈呼唤着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许多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