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45541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09小教 刘静 20091213031【摘要】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设计 提高兴趣一、 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成为了现在小学教育探索的一个新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

2、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能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反思等生活环境活动中逐步体会教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和低效的情境,对教学效益的发挥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善教学方式。本文则旨在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洗的信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有效发挥其主动性,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

3、学生兴趣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法把枯燥的数字、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愉悦性的教材。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能大大地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从一个故事开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在讲故事,讲的是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接着故事找到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对探索知识的欲望。(二)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

4、设和谐的情境,帮助学生保持兴奋和求知进取的状态,诱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概念时,我们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为“有个小朋友已经10 岁了,才刚刚过了5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你们今天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候,学生都会很好奇,为什么自己过一岁就一个生日而小朋友长了10 岁才过了5个生日?事情与他们理解的有点出入,于是这个故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得想了解信息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产生了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你们教师在教学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三)创设

5、探究情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觉教材本身全面的信息因素,充分利用教学和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发现和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在跟学生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工具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习工具,通过剪、拼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为可以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组合体,学生们在充分思考和研究并得到老师的提醒后,学生分成的小组可以得出几种方法:用两个完全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四边形;沿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沿梯形上底的

6、两个角向底边作两条高,将其分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把直角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在梯形的下底重点向上底的两个角连接,分解成三个三角形。这么多的方法,都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索发现的,方法之多也出乎了意料,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手闹并用,那么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将真正成为再创造的过程,在这种再创造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不断增强。(四)创设讨论情境,促进学生认识深化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乐于交往,而讨论正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教学中的思维障碍点和知识难点,创建讨论情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其讨论中思考、交流中,

7、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认识深化。如在教学“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0 米,要5 天完成,实际用了4 天,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在引导学生顺利得出40*5/4-40=10(米)这种解法后,学生们肯定有些疑惑。教师此时可以让他们去讨论,可以通过他们画图和讨论,让所有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最后,让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简洁而正确的方法。另外,通过表扬个别提出质疑的学生的创造性和全体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创设大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大课堂情境

8、,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统计”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把统计班内人数、学生刊物数量及参加运动会各项比赛人数情况交给学生去统计,而老师在一旁指引。这些广泛而是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实践证明,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加符合小学教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能更加轻松、活跃并高效地学习数学。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非让数学课脱离情境,远离儿童生活,而是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更好地吸收知识,更高效的学习。二、 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

9、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只有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一) 教师要充分应用数学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认识”一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而且相等。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二)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的实践操作,

10、通过实践操作,先把对具体事务的观察和接触转变为与具体事物有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为与具体事务有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为抽象概括,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二是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优化教学课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优化教学目标为每位学生

11、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可以制定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按下线、中线和上线目标,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优化教学目标。譬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要求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对好些的学生则要求运用多种算法;对能力最好学生则要求运用多种算法以外学会择优想出更好的算法。(二) 要优化教学手段好的传统教学手段我们不能摒弃,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们应广泛使用音像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 要优化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让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进行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参考文献:1邱微;张捷;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教学交流,2009(12)2倪祖华;浅谈科学方法在新教材中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7-1003薛伟民;张清;课堂教学气氛的多维分类及其特征J科教文汇2009(4):1384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39)5郑林;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文理导航20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