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并非“白璧微瑕”.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5499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并非“白璧微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并非“白璧微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并非“白璧微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并非“白璧微瑕”.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并非“白璧微瑕” 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散曲作品,它以套曲的形式,描绘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衣锦还乡,得意忘形,大摆排场的历史场景。在 这首套曲中,散曲作家摒弃了一般的写实手法,没有描绘高祖还乡这一历史场面所显示的华贵架势、庄严气氛和富丽的色彩,而是以“代言体”的形式,通过一个没 有见过世面、对外界社会的变化一无所知的乡民的眼睛,来观察、叙述、评论这件本非同寻常的大事,把皇帝还乡那个庄严豪华的场面,当成一场劳师动众、骚扰百 姓的闹剧来表现,取得谐中见庄、寄怒骂于嬉笑的喜剧效果。套曲的最后一段尾是这样写的: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

2、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在一个乡下老百姓的眼里,连那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过就是乡里乡亲都认识的流氓无赖“刘三”罢了。在这个乡民的眼里,连“汉高祖”这个名字,也不过就是当年的“刘三”改名换姓想赖帐而已。但是,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即把刘邦死后的庙号“汉高祖”当成他生前的姓名。庙 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宋太宗、明英宗即便是古时纪年,也不是以“庙号”纪年,而是以皇帝的 “年号”为纪年的名称,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又如

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活板一文,有“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一句,“庆历”便是宋仁宗(10411048)年号;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开头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太元”即东晋孝武帝(376396)年号。而“宋仁宗”“晋孝武帝”都是皇帝死后的庙号。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乡,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从这些简单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在天下甫定, 初登皇位时, 急着赶回家乡, 摆出一副君临天下的架势, 为 的是在乡亲们面前炫耀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既是“生还”,在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中又何来“汉高祖”这个名字呢?这一点,生在封建时代的散曲家睢景 臣当然不会不懂得这一最起码的常识。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笔误”,是“白璧微瑕”。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元曲为适合下层群众的欣赏趣味,常有与史实不符之 处,被称为“元人家法”。显然,不足为病,应该算作散曲家的艺术处理吧。当然,作为一个历史常识,我们在解读这首套曲时,还是应该弄明白的。 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