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54978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1 新人教版必修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编者分三个阶段编写了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按照三个阶段编写,体现了阶段特征,便于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线索。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第一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本课导言部分提出了本课的探究内容和需要重点理解的三个概念。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然后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

3、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教材内容比较详细地再现了一些历史过程,补充了一些趣味性强、较简短但又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史料,使学生对新中国外交风云能获得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

4、、 知识与能力:(1)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周恩来于1953 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是什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3、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新中国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封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

6、。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题目: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六、教学思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

7、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方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准备5组材料,依次播放: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8、;材料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看完后,请学生谈谈感受,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信息交流请学生将课前所搜集的有关资料汇报出来,并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到的有关新中国“新”外交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一个鲜明的印象。讲授新课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学习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设问: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包括哪些具体方针?研读课本,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然后回答: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

9、我国外交政策的最基本内容。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具体分析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它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自己归纳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问思考设问: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意思?学思之窗指导学生分析投影仪上的学思之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解题关键和答题思路并提供正确答案给学生。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

10、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国的“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学生回答问题: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学生讨论后作答。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理解问题。学思之窗引导学生看投影仪上的学思之窗,回答问题:你能结合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一系列特权的史实,来理解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意思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习探究

11、教师设问:新中国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外交方针?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国内背景。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考察,搞清楚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和实施的国际背景。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并将答案投放到屏幕上。学生分析,畅所欲言,说出答案。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国内背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承转过渡由于新中国的领导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坚决抵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各种

12、孤立、封锁等反动政策,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讲授新课新中国初期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学习探究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看教材后回答:主要表现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提问思考师问:新中国初期的建交高潮体现在哪儿?播放“毛泽东和斯大林”“毛泽东访问苏联”等图片。学生回答: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是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后感受到在建国第一年里新中国所取得的突出外交成就。拓展延伸教师播放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旧中国与新中国外

13、交政策的根本区别在哪儿?从中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教师进行总结: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国家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有关的音像材料,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措辞修改完善的过程。教师进行补充。学生回答:在“一边倒”的同时,为了与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原则。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

14、习探究结合二战后的历史,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答题思路并提供正确答案给学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准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答案,积极发言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历史意义日内瓦会议看书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参加两次会议的背景。教师指出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学生看书分析参加两次会议的背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这两次会议的背景。亚非会议讨论回答提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出席万隆会议?教师进行总结:中国是亚非地区最大的国家,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发起的,是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本身就反映了包括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