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45451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附录五 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五文学常识18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指文章的体例样式,亦即文章的体裁类别。1散文(1)古代散文。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几种文体: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处又往往发一点议论。经历了骚赋(战国)、辞赋(汉)、骈赋(魏晋)、律赋(唐)、文赋(宋)等发展过程。教材选有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论。一种论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作者常用来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

2、讨,辨是非,别真伪,澄清对错。其中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教材选有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等。说。是阐明事理、问题的义理文,有的侧重于议论,如师说捕蛇者说;有的侧重于记叙,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书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一般写在书籍或诗文前面,列于书后的称“跋”或“后序”。教材中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赠序。古代送别,长者或尊者写诗文赠送给下辈,称为赠序。内容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例如宋濂

3、的送东阳马生序。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疏,为分条陈述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容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语言雕琢、精练,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哀祭文。古代悼词和祭文,是哀悼死者、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祭文要在设祭时读,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用语质朴凝练。如选作教材的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杂记文。是除传记、碑志文以外的所有记叙

4、文章,它内容较广,有人物逸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以及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张溥的五人墓碑记。(2)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真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现代散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指取材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散文常用的艺术方法有:寓情于景,即

5、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等。2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阶段形式时代代表作品酝酿、萌生寓言、神话先秦两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初具规模笔记小说(志人、志怪)魏晋南北朝搜神记博物志成熟传奇唐柳毅传发展话本宋快嘴李翠莲莺莺传继续发展拟话本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顶峰章回小说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塑造

6、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小说环境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情节发展等。小说的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按内容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传奇小说、言情小说等。按写作体制分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3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是指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7、(含潜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中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多种作用。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电视剧、广播剧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白毛女)。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4诗歌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1)诗歌的产生与发

8、展。诗作为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成就显著。其发展脉络为:上古先秦时期:诗歌起源时期。代表作品为诗经和楚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楚辞以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善用想象、象征、夸张、比喻等手法,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诗歌以五言为主,既有浪漫主义作品,又有现实主义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这时的代表作品有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有影响深远的古诗十九首,还有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风骨”作品,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成就甚高。唐宋时期:诗歌发展的繁盛时期。在汉魏古诗的基础上创造了格律诗(更讲究平仄和韵律

9、),大多是以五言或七言为主,有绝句也有律诗。同时古体诗依然流行。唐代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杜甫以他的沉郁顿挫、李白以他的豪放飘逸表现了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辉煌成就。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沿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发展,从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宋人苏东坡、辛弃疾等继承了李白的浪漫豪放,王安石、陆游等祖杜甫现实主义传统,柳永、李清照等极婉约清丽之胜。他们的成就直追唐人。元明清时期:诗歌发展的继承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诗人,创作了一些有名的诗作

10、,如顾炎武精卫秋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现代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是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郭沫若、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当代诗歌:指在建国以后的诗歌作品,大多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其发展中涌现出众多的诗歌流派,如朦胧派、白洋淀诗群等。(2)诗歌的分类。(3)诗、词、曲的有关知识。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站在唐人的角度,按诗的音律来划分的。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不讲格律或对格律要求不严的古代诗歌,近体诗是唐初诗人自觉实践齐、梁诗人对汉语声韵的研究成果

11、,而创新发展起来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律诗与绝句(又称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每联的两句,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押韵押在偶数句上,押韵必须为平声韵。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排律要求一韵到底,中间各联大多对仗。乐府诗与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

12、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等,都是乐府诗。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律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标题与词牌。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提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

13、标题。一首词或词的一段叫“一阕”,“阕”是乐曲终了的意思。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李清照、柳永、秦观等。曲。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的、由词演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唱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戏曲(杂剧、南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一般只含一支

14、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8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以它统称全套曲的曲牌。元杂剧。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15、。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即套曲);“白”是宾白。宾白分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角色向观众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主角);正末(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均为配角);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小卜(扮演老年妇女)。宫调与曲牌。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韵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锈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杂剧的每一折由多支套曲组成;每支套曲中的各个曲牌,必须属于同一种宫调,押相同的韵。宫调是音乐术语,表示音阶的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