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上传人:men****ain 文档编号:137453710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关键词】提高 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一、努力学习职业教师道德理论,提高自身素质人民

2、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

3、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

4、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真正从内心深处做到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一种不求回报的爱,这

5、种爱是神圣的。 教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避免教育盲点以及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的爱也是理智的爱,这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又要严中有爱。三、爱岗敬业,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6、敬业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崇高境界和行为。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岗位,这是教师道德的前提和基础。一保教师只 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的任务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耐心负责,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四、 努力践行师德“标准”,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

7、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因此,教师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信服,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在处理各种关系中,要保持谦虚和蔼的态度;要尊重理解对方;要一视同仁;多进行换位思考,角色置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此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永久性工程。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而且还需要一个大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不仅需要社会的支持,还需要学校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