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44178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讲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精品文档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2、,它的学习能真正明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铺垫。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与技能: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因此确定知识目标为: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利用实验、展示实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等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创设情境出示问题教师、学生实验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归纳学生小结,达到教学目的。二、设计理念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学科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

5、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三、 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

6、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

7、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让学生认识其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

8、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通过视频介绍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五、教学流程开始观看死狗洞之谜视频老师提问,引出课题让学生说说对二氧化碳的已有认识 观察、描述二氧化碳气体展示收集的二氧化碳 思考、设计方案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观察、归纳得到结论老师分析学生方案,演示准备的实验观察、思考原因演示瓶子变瘪的实验老师归纳讲解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提问为什么会打嗝,播放相关动画演示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思考、得到二氧化碳的不可助燃性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问喝

9、汽水打嗝的原因进行学生实验,得到相关的结论,并且发现碳酸的不稳定性演示将二氧化碳滴入会中的实验,并提供石蕊 的相关信息请一位学生往澄清石灰水中吹起观察现象,得出发生反应的结论讲解该反应并板书反应方程式观看视频,明白其用途播放二氧化碳固态干冰的用途思考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播放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的视频播放死狗洞原因的视频思考在进入一些密封地方(地窖)时应采取的措施老师解决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给以适当的指点学生自己讲收获并质疑结束六、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二、新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的色、态、味(2)二氧化碳的密度(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10、)不可燃不可助燃(2)与水反应(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3、二氧化碳的用途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三、课堂小结四、巩固新知识创设情景(视频)意大利死狗洞之迷人带着狗进入山洞,走着走着,人没事,狗却死了。传说其中有屠狗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激趣设疑二氧化碳为什么能杀狗?为什么还会杀人?你想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妙的二氧碳。提出问题你见过二氧化碳吗?请说说你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实物展示展示课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提出问题你能用什么实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哪个大?教师讲解同学们的方案有的可行,有的不好操作,现在来通过老师的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使高低不同

11、两支燃着的蜡烛熄灭演示实验在收集了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水,然后震荡提出问题瓶子为什么会瘪?你能解释吗?归纳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归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性质。联系实际你喝过汽水吗?你能解释为什么人喝过汽水后会打嗝?播放动画喝汽水后会打嗝的原因。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还具有什么性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能否用实验来验证?演示实验将软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滴入石蕊溶液中提供信息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的溶液呈紫色,在酸性环境下会显现出红色。布置任务今天老师还补充一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就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但它们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

12、,由你们去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讲解 师:你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板书:H2O+CO2=H2CO3师:为什么变红色的花加热后又变成紫色?板书:H2CO3H2O+CO2联系实际你现在知道汽水中含有什么吗?能解释人喝过之后为什么会打嗝吗?演示实验请一位学生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讲解板书CO2+Ca(OH)2=CaCO3+H2O播放录像 二氧化碳及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巩固知识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跟它的什么性质有关?创设情境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用途,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播放录像 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讲解讲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

13、进一步加强?提出问题你现在能解释死狗洞的奥秘吗?播放录像死狗洞屠狗的原因组织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归纳小结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火把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火把燃烧不旺或熄灭,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火把燃烧正常,证明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观看、思考学生回答思考、回答观察、描述思考、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归纳二氧化碳密度空气大观察,归纳观察、分析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观察现象观看、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实验 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思考回答观察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