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430463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媒介的发展与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摘要:现代科技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包括电子媒介在内的现代科技,严重侵蚀着儿童本该单纯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童年也在悄然消逝。关键词:童年 电子媒介 娱乐节目作者其人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

2、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总述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写作出版的童年的消逝,与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起,构成其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享誉世界。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作者运用其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童年,把童年

3、看做一种社会产物来探寻其产生以及消逝。童年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它作为生命的一个自然生长阶段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完整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电子媒体与儿童的道德发展读.J.思想理论教育.喻学林.2009.2童年之所以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极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生理年龄无关,最主要的在于其纯真烂漫的天性,在于儿童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在儿童的天地中,蕴藏着一种了解、征服世界的原始力量和无畏冲动。但是,当童年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社会情感被电子煤体所左右、遏制、淹没时,人类的进步也很令人担忧。童年概念的出现尼尔波兹曼认为,在中世纪,书写材料的匮乏以及由于阅读仅局限在以“抄书一族”为代

4、表的特权阶级之中,引起人们理解字母的能力丧失,进而导致了社会识字文化的缺失;口头交往使得儿童、成人概念没有任何差别,进而导致了教育观念的缺失;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的人际关系、情感生活的结构和特征,导致了羞耻观念的缺失。这一切都导致了在中世纪根本没有儿童成长发展的概念,也就没有“童年”的概念那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大约在16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希腊人“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罗马人借用希腊人的教育思想,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16世纪,印刷术出现。印刷文化给予个体以自我意识,使人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而强化了的自我意识是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5、。童年的概念是一种社会必需,需要通过识字、印刷排版和接受教育才能发展成为成人的概念。总之,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他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印刷术创造了成年人的新定义成人是指有能力阅读的人。相应的,儿童则指欠缺阅读能力的人。儿童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成熟的成人,这就产生了关于儿童的概念。其次,印刷术的发明起到了将成人与儿童隔离开来的作用,使儿童无法了解成人的、社会的秘密。对于儿童来说,最大的秘密是性,其次是金钱、暴力、疾病、死亡、社会关系等等。印刷术大大限制了儿童了解社会秘密的可能性。当儿童渐渐长大,成人将按其发展阶

6、段逐步透露这些秘密。换言之,童年概念的出现是由于童年和成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人掌握了大量儿童未曾知晓的信息和知识。童年概念的消逝然而,随着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出现,使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缓慢地、不易察觉地开始瓦解,因此,童年的概念再一次变得模糊不清。与文字符号相比,图画、图像是认知上的退化。电视要求观众必须在瞬间内理解画面意义而不是延后分析解码,这就要求观众去感觉,而非去思考。电视提供了一种相当原始而有难以抗拒的选择,因为它取代了印刷文字的线性和序列逻辑的特征,也让精英话语权边缘化现象在某些场合发生。每个人都有机会观看电视。正是电视所具有的这种“没有分别的可接近性”,彻底腐蚀了儿童与

7、成人之间的分界线。电视不要求它的观众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观看的技能,也不要求读者具备复杂的心智技能,这导致其结果就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儿童难以成长为成熟的成人,而成人则开始儿童化。 从到网络是否模糊了儿童与成年的界限.J. 新闻世界.刘蕙.同时,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飞快,使信息脱离时空,远远超出书写和印刷文字的传播能力,把受众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信息数量激增,使曾经被称作“羞耻”和“禁忌”的秘密被大量挖掘并一览无余地展现;信息形式突变,使传播信息强化了散漫,强化了呈现,强化了感性与审美,从而弱化了集中、弱化了提议、弱化了理性与思考。读尼尔波兹曼.J.新闻爱好者.李玮.2009

8、.11. 性、暴力、死亡等过去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秘密逐渐迅速、平等地被揭穿,儿童在服装、饮食、游戏、想法、语言及礼仪方面与成人逐渐高度一致,因此,电视模糊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随着儿童犯罪、早孕、吸毒等比率的急速提高,因此,波兹曼疾呼:童年正在消逝“童年的消逝,也正是因为儿童和成人共享了信息。”戴金花.现代童年的消逝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10,(2)电视娱乐节目加速了童年的消逝自从人类从印刷时代进入电子时代,随着传播媒介性质的变化,从印刷时代开始的精英文化逐渐被大众文化所取代。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童年是人造的,不是天然存在的。”在作者看来,印刷术的出现让识字教育成为必需。如果要

9、加入成年人的行列,就必须要进学堂,培养阅读能力在印刷时代,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是区分成人和儿童的最主要标准。然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童年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又变得模糊了。“童年”本应被看做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而社会角色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信息环境的条件所决定的。所以,儿童本应是一个不知道成人世界某些信息的群体。但是,由于电视的外在形式和符号形式不具排他性,因而,儿童可以直接从电视上获取本该属于成人知晓的知识和内容,如成人暴力、道德无能、性秘密等。 而所有这些信息,通过电视的传播,已然成为了公开的秘密,成为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而加速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我们的文化会忘记它需要童年的存在,

10、这是不可想象的。”尼尔波兹曼曾对媒体时代电视文化做出预言,“但是,它已经要忘记儿童需要童年了”,纵观电视节目,娱乐无疑在加速这一过程“当今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儿童已经基本上从媒体上尤其是电视上消失了。儿童和成人,他们在各自的兴趣、语言、服装上的表现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从真人秀节目看童年的消逝.J.青年记者.陈沉.2011.4中不论是星光大道、非常6+1,还是中国达人秀等真人秀节目,其中都不乏有儿童参与其中。尽管透过电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但由于节目制作者仅仅以保证收视率、吸引大众注意力、极力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刻意迎合观众猎奇心理,不惜一切代价包装儿童,使其舞姿热

11、辣妩媚、装扮时尚性感、表达老道成熟。而这一切都与受众的正常认知儿童是天真、单纯的代表产生了极强反差。很明显,电视娱乐节目使儿童沦为了成人娱乐的对象。而这一现象也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电视的一览无余的特性使成人世界不再拥有秘密,成人与儿童都变成了大众社会人。电视图像能够直接迎合人的感性需求,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的欲望。然而不断变换的图像产生连续的、通常也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的注意力多集中于事物表象,来不及作深度的思考,而容易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电视提供的未经任何分类的各种信息是儿童模仿的直接来源。电视在儿童童年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12、。电视传播的信息具有普遍性,并不区分受众年龄。真人秀节目中儿童选手的频繁出现,使得儿童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积极地参与着信息的传播,对其他收看节目的儿童起着“榜样性”的带头作用。 同上电视选秀节目带领儿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可以被塑造成多才多艺的人,也可以被贴上“神童”的标签。一旦成名,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他们,获得或许熟悉、或许陌生的人的赞许,以此满足儿童的虚荣心,甚至可以接拍广告、电视剧、电影,出席各种商业活动,提前告别童年生活,加入成人行列。然而,儿童成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主要阶段。一旦侵染上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的不良影响,会使得使儿童对于人的价值的评判标准更加局限。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应该以儿童的反差表演为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儿童不是可以任人娱乐的玩偶,儿童特有的童趣也不是娱乐工具,对孩子的尊重是成人的责任。在娱乐化的信息时代中,我们呼唤童年的回归,童真的回归。 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