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427697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电子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The Interstices and Water in Rocks,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基础,3.1 岩土中的空隙 3.2 岩土中的水 3.3 岩石的水理性质 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本章内容,3.1 岩土中的空隙,岩土: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沉积物) 空隙:岩、土中存在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空洞的总称,空 隙,孔 隙(pore):松散岩石颗粒间的空隙,裂 隙( fissure ):非可溶岩(坚硬岩石)中的空隙,溶 穴( cavity ):可溶岩产生的小空隙称溶隙,大空隙则称溶洞,地下

2、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它的多少、大小、形状、 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有重要影响,空隙度(P):衡量岩石中空隙的发育程度,VP:岩石中的空隙体积 V: 岩石总体积(包括空隙在内),空隙度针对不同类别可称为:,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1)孔隙度(n):,组成岩石的颗粒形状越不规则,棱角越明显,排列越疏松,孔隙度就越大。,2)裂隙率(Kr):,固结的坚硬岩石中,一般仅残存很小部分孔隙,而存 在有各种内外力作用下破裂变形产生的裂缝(缝隙) 风化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砂岩岩芯中的裂隙,3)岩溶率(Kk):,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松散岩石的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

3、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都比较均匀。,坚硬岩石的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呈线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当不同裂隙相互穿切连通时,才在某一范围内构成彼此连通的裂隙网络,地下水在裂隙中的相互联系交叉,分布和流动不均匀。,可溶岩石的溶隙或溶穴大小悬殊且分布极不均匀,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极不均匀。,小结:,3.2 岩土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孔角毛细水,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气态水:,存在于未饱和岩石空隙中的水蒸气称为气态水,气态水可以 随空气的流动而移动,即便空气不流动,也能从水汽压力大 的地方向小的地方迁移,当水汽增多达到

4、饱和时,或当气温 降低时,能与液态水相互转化。,固态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水温低于0时,液态水转为固态水。北方 冬季的冻土就是常见的土空隙中的水呈固态形式。,定义:与水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含水量,渗透性,3.3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容水性:岩石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值上通常用容水度来表示。,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一般说来,容水度在数值上与空隙度相当。当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充水后体积扩大,容水度会大于孔隙度;但当岩石空隙不连通时,容水度会小于空隙度。,1)容水性:,持水性: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仍能保持

5、一定水量的性能。在数值上用持水度表示。,持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保持的水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2)持水性:,给水性:地下水位下降时,其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空隙中释出的现象。,影响因素: 1. 岩性 2. 初始地下水水位埋深 3. 地下水位下降速率,给水度:单位水平面积岩层柱体中,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量。,3)给水性:,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K。,影响透水性的因素主要是岩性(空隙的大小和多少)。,此外,岩石颗粒的分选性也会对透水性产生影响。,4)透水性:,含水量:说明松散岩石实际

6、保留水分的状况。,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有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与包括空隙体积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5)含水量:,一、有效应力原理 取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于其中任取一水平单元面积,分析其受力情况。 主要受三个力的作用: 1P:上覆重压(又叫总应力)。 2PZ:下伏松散层骨架支持力,等于实际作用在骨架上的力(又叫有效应力)。 3. U:水对上覆层的支持力或浮托力,等于孔隙水压力。,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Company Logo,一、有效应力原理,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一、有效应力原理 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即

7、:P=PZ+U 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即: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此即著名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二、岩土体变形破坏 1、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假设整个含水砂层充满水,且水位下降后其测压管高度仍高出饱水砂层顶面。 这种情况下,当由于抽水而引起测压管高度降低时,可近似地认为总应力P 不变,孔隙水压力降低u ,相应地有效应力增加 P Z 。 即原先由水承受的应力由于水头降低,浮托力减少而部分地转由砂层骨架(颗粒本身)承担: P Z +P Z =P (uu) 有效应力的增加,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有效应力的增加势必会引起砂层颗粒的位移,产生压密(地面沉降)。 抽水后引起砂层的压密,是弹性变形,待水位恢复后,地面沉降又会复原; 但若压密发生在粘性土中,则是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这主要是由于粘性土在压密过程中结构产生了破坏,不可逆转。 第三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