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42764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_教材课程(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选线,2,第一节 概述,选线: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和 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综合平、 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 上选定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3,路网规划 总体设计 选线,4,选线的任务: 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 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 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 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 定下来。,6,基于环保的设计新理念: 1)节约用地 2)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 3)路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 4)保护自然植被原则 5)生态环境恢复原则,7,二、选线的一般方法,1、实地选线 2、纸上选线 3、航测选线 4、3S技术在选线中的运用 数字化地

2、理信息系统(GIS) 公路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公路的遥感卫星测设系统(RS),8,三、选线的一般步骤,一条公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 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到线的过 程。 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 2、路线走廊带的确定 3、确定路线方案 4、选定具体线位,9,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选,一、路线方案比选的重要意义 二、路线方案比选考虑的因素 三、方案比选的方法 四、方案比选的步骤 五、实例,10,1、社会效益 2、技术上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转角数;最小曲线半径数; 最大纵坡;回头曲线数;交叉数目. 3、经济上 土石方数量;桥涵、隧道、挡墙工程数量; 征地、拆迁数量;主要材

3、料数量; 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程总造价; 投资成本效益比;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4、环境影响 历史文物、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噪音、尾气、水资源污染。,11,方案比选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罗列路线可能的方案 3、每个方案调查、分析、计算 4、不同方案的比较 5、确定最佳方案,12,13,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总方 向,较第一、二方案长100150km,虽能多联 系两、三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所起的作 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 难以提高;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 扰,不易解决。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 二方案虽路线最短

4、,但与铁路严重干扰,且用地 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 最省,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14,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15,P145,16,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 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 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 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 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 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 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

5、 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 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 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 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 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17,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平原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 包括山间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 起伏不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区。,18,一、平原区特点,1、纵坡平缓 2、江河湖泊多 3、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9,二、平原区路线特征,1、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平、纵、 横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标准。 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 3、路线特征:平

6、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上坡度 平缓,以低路堤为主。,20,三、平原区布线要点,1、以平面设计为主导 大控制点: 中间控制点: 2、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 3、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4、与城镇居民的联系 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处理 6、路与桥的关系,21,22,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 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 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 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 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 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23,24,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就 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

7、,但桥梁多,且都 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形也较 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 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甲线。,25,第三节 山岭区选线,山岭区:自然横坡20以上的地区。,26,一、山岭区地形特点,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 2、土层薄、岩层厚。 3、暴雨多,山洪急。 4、气候多变。,27,二、山岭区路线特征,1、平、纵、横三方面都受限制,技术 指标一般较低。 2、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导因素,因此路线布设时,一般以纵面线形为主导安排路线。,28,三、山岭区路线的形式,(一)、沿溪线 (二)、越岭线 (三)、山脊线,29,(一)、沿溪线,30,1、沿溪线的特点

8、: 路线走向明确、纵坡平缓、线形标准 高、便于为山区居民服务、施工养护方 便、土石方工程少、桥涵防护工程多、水 毁威胁大。,31,2、沿溪线布线要点: (1)河岸选择 (2)线位高低的确定 (3)桥位选择,32,如图,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过夏村后,右岸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段石方,但较建两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1)河岸选择,(1)河岸选择,33,原线为避让沿河17km的断续陡崖,采用了高线方案。由低线过渡到高线的升坡段很长,且弯急坡陡,行车不安全,经局部改线,

9、坡度虽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小半径曲线,线形更加弯曲,最后改走低线直穿陡崖,路线平、纵标准显著改善,还缩短760m,行车顺畅,说明不应当采用高线。,(2)线位高低的确定,34,(3)桥位选择,跨主河: (a)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35,(b)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但应注意河弯水流对桥的影响,采取防护措施。,36,(c)桥头路线的处理,37,跨支流,38,3、路线在河谷断面上的布置: 河谷形式:浅盆型、U型、V型 浅盆型:傍山、傍河、中穿 U型:临溪、山腰 V型:侵河筑路、筑路治河相结合,39,、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开阔河谷:这类地形的路线有三种走法

10、。 1)沿河岸。 2)靠山脚。是常采用的一种布线方案。 3)直穿田间,线形标准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区,为使路基稳定,有时还需换土,一般不宜采用。,40,(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 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如图;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41,(3)陡崖峭壁河段 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2)硬开石壁。,42,(4)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43,5、路线遇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1)、岩堆: 什么是岩堆?如何辨别?,44,处理方法: a、对处在发展阶段或较大范围的松散的稳定性差的岩堆;内移设隧道,外移设桥 b、对稳定的岩堆;低路

11、堤或浅路堑通过,45,(2)、滑坡 处理方法 大型滑坡:尽量绕避、换岸 中小型滑坡:整治稳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浅挖方通过。,46,(3)、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47,泥石流的分区? 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 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 漏斗状。 中游流通区:峡谷,谷底纵坡较大,使泥 石流能够迅速直泻。 下游堆积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48,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滇西北、滇东北 川西 陕南秦岭 西藏

12、喜马拉雅山 甘南,49,处理方法: 1)严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应考虑绕避 2)路线跨越泥石流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以桥跨越,但要注意有无转化为堆积区的趋势 3)避免穿过堆积区,50,采用明峒通过泥石流,51,小桥与过水路面结合穿过泥石流,52,(二)、越岭线,53,1、布线要点,(1)垭口的选择: 根据位置、标高、两侧山坡的展线条件 (2)过岭标高的确定: 浅挖过岭、深挖过岭、隧道过岭 (3)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 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54,55,路线通过飞来石垭口,由于选用不同的挖深,出现了两个可能的展线方案。甲方案挖深9米,需两个回头弯;乙方案挖深20米,可顺山势布线,不需回头

13、弯。乙方案线形好,路线长度比甲方案缩短377米,虽土石方工程较集中,但总工程量没有增加,有利于行车和节约运营费用,经比较,采用了乙方案。,56,关于隧道过岭: 当挖深在2025米以上是,隧道往往比 明堑更经济。 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 最小的过岭标高。,57,(3)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 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 克服高差。 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 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58,回头展线:当控制点间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取 得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条件限制, 不宜采用自然展线时,路线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 线进行展线。,59,

14、螺旋展线: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地 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 形时,可考虑采用螺旋展线。,60,展线示例,利用山谷展线: 图为反复跨主沟 的山谷展线。,61,利用侧沟的山谷展线:,62,利用山脊展线,63,利用山坡展线,64,(三)、山脊线,65,1、路线特点,大体沿山脊布设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66,2、布线要点,(1)控制垭口的选择 (2)侧坡的选择 (3)试坡布线,67,68,A、D两垭口是由前后路线所决定的固定控 制点,其间B、C、E等垭口,哪个选为中间 控制点,首先取决于路线布设在分水岭的哪 一侧。显然,位于左侧的甲线应舍C、E而取 B,位于右侧的乙线应舍B

15、而取C或E。至于C 、E的取舍以及甲、乙方案的比选问题,则有 待于试坡布线时解决。,69,第四节 丘陵区选线,70,丘陵区地形特征:介于平原和山岭区之 间的地形,山势平缓起伏,山形迂回曲折,高差不 太大,横坡不太陡,山脉和水系不如山岭区明 显,具有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 丘陵区路线特征:平面以平曲线为主, 纵面线形起伏。 1)局部方案多 2)路线平、纵、横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约束和 影响大 3)线形指标一般较好,线形指标变化幅度大。,71,丘陵区路线布设方法: (一)平坦地带走直线 两个已知控制点间,地势平坦,应按平原区以方向为主导的原则。 (二) 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 “匀坡线”是两点

16、之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定的地面点的连线。 (三) 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起伏地带也属于具有横坡的地带,特点是地面横坡较缓,匀坡线很迂回。,72,第七章 定线,定线: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 础上,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 地质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 横三方面因素,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 置。,73,定线的具体内容: 确定交点 曲线定线,74,定线方法: 现场定线 纸上定线,75,第一节 现场定线,一、平原微丘区: 1、以点定线 2、以线交点 3、拟定曲线半径,进行要素计算 4、进行曲线插设,76,二、山岭重丘区: 1、放坡 2、修正导向线 3、穿线交点 4、计算曲线要素,进行曲线插设,77,78,79,第二节 纸上定线,纸上定线的步骤: 纸上定线 实地放线,80,一、纸上定线 1)准备工作,81,2)初定路线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