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10971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四校联考期中高二政治试卷满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100分钟说 明 :1本卷共有两大题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扬州瘦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微商是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它是企业或者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越来

2、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途径微信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讲作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3“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 B C D4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这里的理想( )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 是一种物质力量能够激励人

3、们去努力奋斗 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A B C D5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在城镇化进程中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留住我们的“乡愁”。这样做的原因是(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传统村落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B C D6.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BCD7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

4、活道理是( )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是文化的集中表现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A B C D8端午节原本是个防病防灾的日子,后因诗人屈原增添了爱国情怀和救助生命的悲壮。这表明传统文化( )A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9.“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

5、B. C. D.10.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时间里读更多的书。我们可以通过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科普类书籍等,感悟人生道理,了解领袖、爱国先贤、科学家等人物的高尚情操和执著追求,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人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熏陶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D文化在有时对人是没有影响的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6、精神根基12.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 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 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享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13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文化是民族的

7、,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14.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15.“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

8、,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ABCD1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17.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商

9、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BCD18.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文化具有继承性19.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文化

10、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ABCD20.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A新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日渐趋同21.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11、创新文化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BCD22.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BCD23.2015年11月20日,总理李克强在浙江义乌调研文化发展时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12、,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立足自身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共性,抛弃中华文化的个性A B C D24.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一一 B一一 C一一 D一一25.2015年3月16日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课时比重。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这表明( )教育的基本功能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是人类文明

13、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就此意义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