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0568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泰安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安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2(含答案) .pdf(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 13页第 1 页 2012年初中语文中考模拟题(二)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 32 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 间 120 分钟。 第卷50 分) 一、 ( 14 分,每小题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 (zho)落庇 (b)护心怀叵 (p) 测差 (ch ) 强人意 B狙 (j )击醇 (chn)朴鳞次栉 比(zh) 眼花缭 (li o)乱 C伎俩 (li n)媲 (p)美义愤填膺 (yn) 吹毛求疵 (c ) D缄 (ji n)默执拗 (ni )海市蜃 (shn)楼相形见拙 (ch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

2、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瘦精肉”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 “回炉面包”又接踵而至 。近期频频出现的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B. 在泰安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同学们那抑扬顿挫 的声调,满怀激情的吟诵,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曾经制造骇人听闻 的“ 911”恐怖事件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2011 年 5 月 1 日被美军击毙。 D. 目前,各种商品的价格飞涨,尤其是住房的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 雪) B宗师说我火

3、候 (指写文章的功夫)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吴敬梓范进中举) C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衰颓败落) ! (朱自清背影) D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错误的设 计) 。 (叶圣陶苏州园林) 4、选出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共 13页第 2 页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

4、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6、下列句子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 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欢迎我。(拟人)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老舍,著名作家,创作了济南的冬天春等优秀小说。 C 战国策是

5、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D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丑小鸭等 大量优秀童话作品。 二、 ( 8 分,每小题2 分) 阅读社戏中的几段文字,回答8-11 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 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 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 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 一般径向赵庄

6、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 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 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8、第

7、 2 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 段的哪个词相呼应?() 共 13页第 3 页 A.飞 B.轻松 C.上前 D.前进 9、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 段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 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 3 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 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 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 段所写的“渐望见 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 10、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

8、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1、第二段文字依次调动了那些感官?() A.嗅觉、触觉、视觉、听觉 B.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C.听觉、嗅觉、触觉、视觉 D.听觉、触觉、视觉、嗅觉 三、 ( 8 分,每小题2 分)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2-15 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 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 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 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

9、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 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 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 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 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这段文字中的8 个句子说明池沼,它是从几方面来介绍池沼的?() A B C D 13、本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共 13页第 4 页 C先分后总再分 D先总后分再总 14、对文中“胸中有丘壑”一语的正确理解是(

10、) A胸怀高山大谷,意思是说胸怀宽广 B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C胸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D虚怀若谷,非常谦虚 15、本段中运用的最主要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 B.作比较 C.摹状貌 D.打比方 四、 ( 6 分,每小题2 分) 阅读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6-18 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 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 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 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

11、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 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 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 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 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 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

12、知 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 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 性的人。 16、失去创造力的原因是() A.经常保持了好奇心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C.自我压制 D.相信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7、拥有创造力的人的主要表现是() A.没有渊博的知识 B.没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D.留意自己很小的想法或灵感 18、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共 13页第 5 页 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因果论证 D.类比论证 五、 ( 8 分,每小题2 分) 阅读曹刿

13、论战 ,完成 19-22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14、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20、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 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

15、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 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 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 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 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 共 13页第 6 页 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16、 六、 ( 8 分,每小题2 分)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 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 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 23、“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