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405349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 2017 届高三 4 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 第卷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表是一根直立于余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 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 测影?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 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 实,也不准确。 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 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 之

2、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髀者,股 也。髀者,表也。”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由 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 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 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 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 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 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 影的遗俗。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 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 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 完成了对勾股 定理的证明。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 表的另一个更常使用的名称叫“臬”。由于时空的规划必须依靠立表建准,而时 空制度的完善又是一切人文制度赖以建立

3、的基础,于是作为表杆的臬与作为度尺 的圭彼此结合的“圭臬”也就具有了标准和准则的意义。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 表称为“祖臬”, 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 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 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 久不变的特点, 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 赋予了诚信的意义。 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 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 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表还有一个更富政治意义的名称“中”。“中”本为立表测影与建旗取中的 会意字,这些活动可引申出“中”所具

4、有的中正与中央的双重内涵。立表首先要 保持表的垂直,这意味着表处于一种不向东、西、南、北任何一方倾倚的中正状 态,这使“中”具有了中正的含义。 立表建旗而聚众, 表的位置处于四方的中央, 这使“中”又具有了中央的含义。从这一含义发展出的居中而治的政治传统,要 求统治者必须找到天地的中央, 那里是建立王廷的理想之所。 而天地之中的求测, 需要用圭表来完成。先民的测影实践使他们逐渐懂得, 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测影, 当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便是天地的中央。 商周两代, 人们在嵩 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 要的政治地理概念。 而由此发展出“中华

5、”的思想, 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 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 圭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 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 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 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 斑。 (摘编自冯时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是古人为解决人 身测影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问题而创造出的天文仪具。 B原始的表被命名为“髀”、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刚好相当于人的 身长八尺,这些都显示了早期

6、人们运用人体来测影的遗俗。 C勾股定理中的“勾”本义指晷之长,“股”本义指人的髀股。古人在 校正表的垂直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D“中”有中正的含义,由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政治地 理概念,并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最原始的测量日影的工具是人体 自身,正因为这些原因,古人学会了立表测影。 B文中引用周髀算经对“髀”的解释,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是模仿 人体测影而出现的,以人体测影的历史非常营悠久。 C古人盟誓将盟辞书写于石圭,这是因为用来测度时间的圭被赋予了诚 信的意义

7、,这又和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有关。 D商周两代,人们把嵩山认为天地之中,这是当时的人们运用圭表在夏 至之日测试嵩山正午时刻的影长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替代人体测影的表应运而 生,这说明,满足人们现实活动的需要有可能催生某种发明创造。 B“圭臬”引申为标准和准则,这一引申义很早就已出现,如东周时期 的人们已将圭臬看作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 C在我国古代,完成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订立盟誓、求测天地之中等活 动都带有天文活动的痕迹,因为这些活动中都可见到“表”的身影。 D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表不仅推动

8、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我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作用巨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茶尖上的大千世界 蒋蓝 近日阅读了两部日本人写于百年前的游记,其一是山川早水的巴蜀旧影,另 外一部是中野孤山的 游蜀杂俎。巧合的是,他们用日本人特有的认真与细致, 工笔描摹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致与奇异物产。峨参、雪胆、白腊、水晶、楠木、枞 树、谷类、蟠桃等等,应有尽有。沉重的物质世界在佛光与“兜罗锦云”的笼罩 下缓缓飘飞, 而峨眉山的茶香, 却让飘飞的世界舒缓下降, 在一盏茶的时光里纤 毫毕露,亭亭玉立, 反刍背光之物的氤氲。 但看来这两位日本旅行

9、者并不精于茶 道,游记里只提到此地“盛产毛茶”。而据峨眉志记载:“峨山多药草,茶 尤好, 异于天下。今黑水寺绝顶处产茶一种, 味初苦而终甘,不减江南春茶。”1964 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到峨眉山万年寺与老僧品茗对弈,对所品之茶盛赞 不已,便问道:“这是何种名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万年寺一带高 山上的特产,尚未命名,就请元帅赐名吧!”陈毅元帅凝视杯中之茶,只见汤清 叶绿,芽脉碧透,一派盎然生机,便由衷地说:“这茶多像鲜嫩的竹叶啊!就叫 竹叶青吧。”从此,蜀中名茶竹叶青,便远播四方了。 其实陈毅元帅喝的那茶, 故名就叫“峨眉雪芽”, 是中国扁平绿茶的代表, 更是 蜀茶中的佼佼者。唐

10、时谓“峨眉白芽”、 “峨眉雪茗”,宋时又有“雪香”、 “清 明香”的雅称。唐代诗僧贾岛在送朱休归剑南一诗中道:“芽新抽雪茗,枝 重集猿枫。”可见当时由峨眉山道、 佛两门焙制的“峨眉雪芽”在唐代已是闻名 遐迩,位居国茶之列,飘香长安了。 如果说很多绿茶是雨雾的宠儿,那么,“峨眉雪芽”则是雪的公主。峨眉山风景 区西面的小凉山方向,至今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被世界气象和物候学界称为 “华西雨屏”现象的特殊气候带,形成了每年长达140 多天的峨眉雾凇、 130 多 天的雨淞、近百天的雪霁现象。 因为雪的滋润, 茶的香气滋味会更胜一筹。 今天, 代表峨眉山茶文化的“峨眉雪芽”两万余亩有机生态茶园,分布在远

11、离景区的黑 水村、龙洞村等几个村落, 仿佛森林放置在记忆底片上的倒影。在海拔 800 米一 线的茶园,几乎被树冠如云的楠、樟、柏、杉所浸润;而海拔1000 米以上的茶 园,则由竹、棕、杉及乔木类药用植物杜仲、 黄柏所重重掩映, 形成奇特的共生。 “峨眉雪芽”置身于一片净土,吸纳天地精华, 与数千种野生植物、 动物共生共 荣。因此,天地之灵, 并不总作佛门狮子吼, 更多的时候, 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泽被万物! 而今,在峨眉平原已经被油菜花铺垫出一层花毯的丽春时节,峨眉山海拔1000 米以上的茶园里, 黝黑的茶树终于吐出一星嫩绿,击碎挂在枝条上的残雪, 让春 的天使之足,站立在针尖之上舞蹈! 在

12、距离金顶不远的杜鹃池路边,我要了一杯“慧心”级的雪芽。冲入沸水, 看着 茶杯里的茶叶片片打开,一芽一叶,渐而聚集在杯底,根根玉立,宛如芭蕾舞的 足尖。我端起杯子,慢闻细品,味淳意幽。水中的茶叶仿佛一个妙女舒展峨眉。 我突然想,尽管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争论不休,但有没有一种巧合, 是某个人在此品茗, 见茶叶舒展如女子之眉而获得一个惊人暗喻呢?呵呵,这些 推测,只能留待好事者去评说了。 其实,任何一个钟灵毓秀之地, 有名茶问世,好像总是合理的。 但有名未必就好。 那些深蕴大道的事物,总是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喧嚣世界的。恍惚间,我仿佛 明白了一些“峨眉雪芽”的玄机与禅意,事上有理, 理中有事

13、。 须弥藏芥子是事 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一片茶叶,蕴藏着峨眉山的天籁净土,蕴藏着飞舞于百 峦青翠之上的晕光。一万年寺,一峨眉茶,如山光水影,在静心品茗中,人们总 能感受到一些置身红尘之外的静美这就足矣。 这伫立于水杯里的茶叶,舒展的峨眉,是普贤菩萨的“印相”(手的姿势)吗? 所以,盏中暗香浮游、 香溢四袭的峨眉雪芽, 既无须像陆游那样去比较贡茶顾渚 春,也根本无须去比肩龙井茶,因为,普贤的手影是不可比的。 【注】须弥藏芥子:须弥,古印度神话中的高山,后为佛教所用;芥子,比喻极 为微小的事物。 (选自极端植物笔记,有删减)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陈毅元帅

14、在不知蜀山名茶已有“峨眉雪芽”之名时,将它取名为“竹叶青”, 虽然未免唐突,但也较好地体现了这茶中佳品的形状、色泽特征。 B作者称“峨眉雪芽”是雪的公主,是因为这茶生长在峨眉山深处,不仅长年 有雨雾相随,还常常与雪为伴,冒雪萌生,得到了不同一般的滋养。 C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难有定论。作者看沸水中的茶叶舒展如女子 之眉,便推断山之得名乃出于这惊人的巧合,失之牵强。 D文章结尾处,作者说顾渚春、龙井茶再好,也难以与“峨眉雪芽”比肩,因 为前两种茶再好也是俗世之物,后者却是“普贤的手影”,是佛中圣物。 5细读全文,简要说明散文标题“茶尖上的大千世界”的含义。(5 分) 6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

15、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 陈序经,字怀民, 1903年 9 月 1 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 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 年取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 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 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 年 7 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 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 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 校务委 员

16、。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 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 8 月,陈序经 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 一次酒筵上, 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 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 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 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 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 年 12 月 29 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 他说: “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演讲批评了“复古派” 和“折中派”, 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 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 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 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 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胡适在文中提出, 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 陈序经 随即撰文反对, 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 陈序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