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39126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20140912命题人:董银林)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0 分) 1 下列变化中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酒精挥发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矿石粉碎湿衣服晾干铁钉生 锈 煤燃烧火药爆炸 A. B. C. D. 2 (2014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纸张燃烧 C.汽油挥发 D.水变成水蒸气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

2、学变化发生 4 (2014江苏连云港)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5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 镁带燃烧,铁生锈 C. 食物腐败,电灯发光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x k b 1 . c o m 6 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产生火焰B. 放出大量的热 C.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

3、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 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D. 铜用于制造导线 9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 物理性质B. 物理变化C. 化学性质D. 化学变化 10 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燃烧匙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活中

4、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割玻璃B. 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C. 利用煤炭燃烧取暖D. 用蜡烛燃烧照明 12 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逐渐变短D. 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3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 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 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4 根据维生素C 能够使淀粉 -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 含量的多少。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15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16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 A. 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C. 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

6、原瓶D.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17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 的是( )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 5%的小苏打溶液 C. 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 少量酸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18(2014山东潍坊)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吹灭酒精灯B. 闻气体气味C. 量取液体D. 滴加液体 20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胶头滴管的使用B. 试管夹套入试管C. 熄灭酒精灯D.

7、液体药品的取用 二、填空题 (共 38 分) 21(4 分) (1)正确量取15 mL 液体,应选用下列_ _ (填序号)量筒。 20 mL 50 mL 10 mL 和 5 mL (2)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 38 mL ,其正确的体积数应_ 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38 mL 。 22(12 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 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4) 排水集气法会用到的仪器是; (5) 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6) 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

8、应时,需要用。 23 (6 分)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最高;用托盘天平称量时, 应把砝码放在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的砝码,砝码要用_ 夹取;给试 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 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24 ( 4 分)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刷洗碗碟的过程是 _,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25 (12 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内焰和焰心,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

9、的火焰上约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 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 22 分) 26(10 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

10、因是_。 (2)操作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 是水蒸气; 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理由是 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 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 x.k.b.1 27(12 分)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 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X K B 1.C O M (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向一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一盛呼出气体的集 气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 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