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

上传人:橘**** 文档编号:13735530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事迹简介观后感心得精选【汇总】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中央宣传部3日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1996年以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方针,主动扛起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接力攀登,2000余名支教支

2、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敢于牺牲,将单向扶贫拓展到两省(区)经济社会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与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缚住贫困苍龙。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减少贫困人口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856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宁夏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共圆小康梦的感人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真情奉献

3、、久久为功,他们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接续奋斗者,是社会扶贫的创新发展先行者,是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智慧的积极探索者。许多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为榜样,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先进事迹的

4、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先进群体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福建、宁夏两地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在本地云发布现场参加发布仪式。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2到贫困的地方去,与当地干部一起修筑入村入户的道路,点亮一盏盏路灯;为给土豆找出路,背着不同种类的西吉马铃薯样品,向各地推销;疫情防控期间,同孩子们相聚“空中课堂”,山海一“线”牵24年来,福建援宁群体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以铁一般的意志与担当,为闽宁协作事业写下生动注脚。一个个倾尽全力、真诚奉献的身影,在岁月中清晰定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力量。扶真贫、真扶贫,想在难处、帮在急处、扶在点上。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守望相助中

5、,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专家、医生、教师、闽商等群体,激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勇气概和“敢拼会赢”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热情挥洒智慧心血,以行动扛起了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使命。“看到福建干部来,就知道又要有好事儿了”。来自基层群众的质朴话语,映照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卓越成效,更是对福建援宁群体的认可和褒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携手共圆小康梦,仍需我们加劲冲刺。坚持人民至上,葆有初心恒心,激发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精气神,坚决为困难群众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

6、群体先进事迹带来的深刻启示,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奋进姿态。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996年9月,在党中央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和宁夏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同年10月,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小组”组长。“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同宁夏各族人民一起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工作,为实现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20世纪末在全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为21世纪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作出无愧于历史的突出贡献!”习近平同志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闽宁协作,一幅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壮

7、丽历史画卷,由此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竭尽全力,对口帮扶,铮铮誓言,山海为证。24年来,一批批坚定不移跟党走、接续奋斗勇担当的福建省援宁群体从八闽大地向宁夏汇集,用奋斗定义时间,与宁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大力弘扬“接力攀登”精神,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守望相助奔小康,刻写下浓墨重彩的共同记忆;用一个个奋进的身影,汇聚着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矢志不渝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深情嘱托,实现了对口帮扶由“输血”到“造血”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他们的事迹铸就感人至深的“

8、闽宁情缘”。躬身为桥战贫困消除贫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1996年,“八七”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从“共同富裕”“两个大局”出发,将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与西部10个较贫困的省区“牵”在一起,实施东西扶贫协作,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历史的节点,福建省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成立了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为组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农办、计委、经贸委等19个省直机关为成员单位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1996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提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

9、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截至2019年底,共有11批184名援宁干部到宁夏挂职帮扶。宁夏也先后选派了19批366名干部到福建挂职锻炼学习,在长期的扶贫协作中,两省区干部增强了“为一个事业”的意识,强化了“尽同一种责任”的担当。“移民吊庄”“坡改梯”“井窖建设”“劳务输出”“菌草推广”“招商引资”翻开闽宁协作“大事记”,福建省扶贫办原主任林月婵被反复提及。1997年,肩负着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具体落实闽宁协作的任务,林月婵第一次踏上宁夏的土地。西海固深入骨髓的穷,让林月婵内心刺痛万分。“回去向习近平同志汇报这边的情况,他指示,光政府行为还不够,只有把企业加进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月婵回

10、忆,省里开会时,习近平专门请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贺国强,一起观看她拍回去的短片,当即决定每年无偿帮扶宁夏1500万元协助资金,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第一批福建赴宁夏山区8县的挂职干部抵达银川;宁夏山区90多名农村女青年到莆田新威电子公司上班一次塞上行,一生闽宁情。从那一刻起,直到2007年退休,她先后到宁夏40多次。至今,林月婵手机中储存最多的号码,归属地都在宁夏。第二批援宁挂职干部马国林,志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他请来技术人员,在黄土沟奋战了80天,在海原县甘城乡打出了第一口井,打开贫困之锁。第七批援宁挂职干部领队陈永共,协调有关部门建起了闽宁产业园,结束了西吉县没有工业的历史作为全面落实闽宁协作五

11、项机制的践行者,福建援宁挂职干部躬身为桥,推进资源的互通,构筑交流的纽带,两省区20多个省级部门、80多个县级部门,101对乡镇、110对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在全国开创了先河。援建公路385公里,打井窖1.5万眼,修建高标准梯田22.9万亩,建设了160个闽宁示范村,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久久为功接力攀登24年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牢记习近平同志嘱托,在宁夏砥砺前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只是雪中送炭,更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从输血走向造血。“闽宁模式”将众多福建企业家引入宁夏。2007年,福建籍侨商陈德启来到宁夏,看上贺兰山东麓这块10万亩的荒滩地。走时,他带

12、上一把土去法国鉴定。半个月后,陈德启返回宁夏,一口气签下10万亩荒地,立志要在这里种出“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他投资15亿元平整5万亩土地,栽种500万株防护林,种植2万亩有机酿酒葡萄,把戈壁变成了绿洲。并吸纳两三千名村民打工。截至2019年底,已有5700家企业(商户)入驻宁夏,8万多福建人在宁从业,闽商企业在福建省开辟了一批宁夏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并帮助宁夏在福建建立7个劳务基地和3个劳务工作站,近5万人在福建就业,年均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24载风雨,留在时光印记里的温暖回忆,当属福建援宁支医支教干部与西海固群众血浓于水的故事。2006年秋天,福州市十八中女教师李丹瞒着父母,告别刚刚工

13、作了2年的学校,报名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支教,担任初中历史老师。她一年走访学生家庭35人次,先后资助6名贫困学生,还积极奔走筹措,为学校募捐2万多元。2008年1月,支教期满回到福州十八中的李丹,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治疗期间,她依然牵挂资助的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这是李丹在病床上最后深情而永恒的馈赠。年仅27岁的李丹走了,但更多的“李丹”来了。24年来,1146名优秀教师和267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支教团的优秀学子到宁夏中小学支教。山里的孩子,从福建老师的身上,萌生了去看大海的心愿。援宁教师带来的,是比海更广阔的世界。泉州市第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割舍家中年幼

14、的孩子以及年迈的父母,从东部沿海来到西部旱塬,扎根同心、倾囊相授,用智慧和爱心帮扶同心县人民医院建起了高标准重症监护室。根据他们的感人事迹改编的微电影同心,在全国和宁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大赛”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苦水、风沙、遗传和缺医少药导致西海固群众胆结石、眼部胬肉、先天性心脏病等地方病高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拦路石。24年来,福建省先后派出近千名医疗专家和青年志愿者,援建妇幼保健院和各类医疗卫生院(所)323个,为数万名群众开展义诊和疑难杂症治疗。24年来,闽宁两地不断拓展扶贫协作领域,由单一的经济合作发展为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

15、进。有一组数字,宁夏人始终铭记于心:福建先后为宁夏新(扩)建学校236所,资助贫困学生9万多名,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等卫生项目323个,15名院士、36名高层次人才通过“福建院士宁夏行”活动,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难题。当我们的目光穿越历史风云,追寻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留在宁夏的闪光足迹时,我们深深地为六盘山高闽江水长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为宁夏大地翻天覆地变化而感慨。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将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思想观念,将东部的经验、模式、思路,将无私奉献精神、责任和无垠大爱,将“爱拼才会赢”精神,播撒在宁夏大地,深刻影响并改变着这里人们的命运。“你从八闽大地走来,带着海风,带着温暖,几回回梦里回到六盘山,闽宁情谊割不断”这曲流传在宁夏的新编花儿,道出了宁夏各族人民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朴实感激之情。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历史不会忘记发生在闽宁两省区跨越时空的携手相伴。每个倾尽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时空中清晰定格。人们将永远铭记漫长岁月里两省区干部群众锲而不舍、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4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