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48680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5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形式)(2020年整理).pptx(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课时安排附表 XXXXXXXX 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1,数的认,元小 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基础,性目标,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 化。 2.发展性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 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本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小数的认识这一 部分安排学生十分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小数 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

2、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教供了小学生可操作的素材。 而对于小数的加减法,则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加减法。,2,【教学时间】 11 课时,3,第一单元,4,5,6,7,第三课时,8,第四课时,9,10,第五课时,11,12,第六课时,13,第七课时,14,第二单元,认识图形,【内容标准】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 和是 180。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15,一、基础性目标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

3、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二、发展性目标 欣赏图案,体会图案形成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 图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及三角形 三边关系,体验分类以及探索图形特征与性质的方法。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突 出分类在认识图形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图形的 性质,重视

4、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课时安排 7 课时,16,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17,18,19,20,21,22,23,24,第三单元,小数乘法,25,【内容标准】 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 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了解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二、发展性目标 能正确

5、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 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 题。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小数乘法与以往教 材不同,突出转化思想,即如何将未知的小数乘法转化为已学过的整数乘法问题, 紧紧抓住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一关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课时安排 8 课时,26,第三单元,课 时 教 案,27,28,29,30,31,32,33,34,35,36,3

6、7,38,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 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用 5 个正方形搭成 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同;,39,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分拍摄一组照片的 先后顺序。 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图片,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 能正确区分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

7、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从上 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单元课时安排 4 课时,40,41,42,43,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用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 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 同时,本单元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内容是主要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等式的性质, 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等量关系

8、,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 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重难点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44,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8 课时,45,46,47,48,49,50,51,52,53,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54,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 根据折线

9、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运用平均数解决问 题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 1.体会统计图中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 义。 2.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 判断和预测。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生 日 1 课 时 栽蒜苗(一) 2 课时 栽蒜苗(二) 1 课时 平 均 数 1 课 时,55,56,57,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 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出示 天数/天36 蒜苗高度/厘米46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

10、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 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 111 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 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 了一个统计图,58,111 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先向 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 线统计图你会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它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1)

1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 8:00 到 16:00 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 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59,教学内容,平均数,教 学 目 标,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 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 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 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 生理解加

12、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学难点,教学环节,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 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创设情 境,揭示课 题。 二、 在活动中, 自主建构 概念,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 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 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 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 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

13、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 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 书) 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 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 1:初估平均数。(3 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13、8、13、13、8、8、14、8、11、 5、14、14、8、8、13、8、5、21 14、13、5、8、605、8、14、8、13、,8、13、8、8、14、8、8、14、14、,6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