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34148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享(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2.基本概念和术语 1、优势种 2、生态系统 3、生物量 4、异制性(heterogeneity) 5、景观 6、生物多样性,7、生境 8、生态因子 9、生态演替 10、生态制图 11、敏感区 12、植被覆盖率 13、湿地 14、承载能力,生态系统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一),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二),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三),生态系统类型(一),生态系统类型(二),

2、生态系统类型(三),生态系统类型(四),生态系统类型(五),三、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1、保护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地域连续 结构完整 物种多样 组成协调 生产力高 环境功能强 2、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4、缓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自然灾害 5、保护重要资源:水、土、景观、生物 6、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7、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第二节 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有关生态保护的法规、规定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有关规定 香港的有关法规,二、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

3、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三、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和范围 评价级别的划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影响因素识别 影响对象识别 影响后果与程度识别 影响的性质 影响的程度,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 图件收集和编制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社会结构情况调查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

4、长方式 移民问题的调查 自然资源量的调查, 生态现状评价 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等 生态影响预测 预测内容 生态影响预测的方法, 生态影响的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制定减缓措施的原则:制定生态影响减缓措施时要遵守如下原则: 凡涉及到珍稀濒危动物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凡涉及到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指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 对于再声周期较长,恢复速度教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补偿措施 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5、 需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 实施减缓措施的途径 保护 恢复补偿建设 替代方案,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 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作用主体: 全面性(主、辅、配、公、环) (建设项目) 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 影响受体: 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 特点与状态(整体性、

6、脆弱性) 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 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 影响效应: 性质(正负?可逆?累积?)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保护物种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濒危种 珍稀度或濒危度 特有物种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资源物种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 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系统稳定性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7、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因子 参数,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规划体系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景观体系 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 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 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

8、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因子 参数,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含义,1、反映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点 如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2、反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状态 如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 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功能:水源涵养力、生产力 3、反映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 如区域背景、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 4、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会有不同的表征方式,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1、环境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2、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风景区 3、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 4、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 5

9、、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 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 7、特定生态问题的限值,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标准),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标准),评价范围确定原则,1、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 (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 2、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 (受影响生态系统,可以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 3、必须包括所有影响 (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评价范围确定考虑因素,1、建设项目:时空分布 2、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相关关系 3、敏感目标:保护范围与目标物要求 4、地理或水文等环境界域 5、技术可达性 6、行政管辖界域 7、工

10、作需求:调查范围由大到小 影响距离由近及远(含所有影响可及范围),评价等级,含义:对评价工作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等级: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 一级:全面深入评价 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环境问题 二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 三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 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遵循评审意见,评价范围,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20km,2-8km,1-2km,评价期限,生物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状况的变化的反应随物种和生态条件不同而异,有时反应迅速灵敏,有时反应迟钝和滞后,就整体而言,生态系

11、统对环境因子的反应有滞后性,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应分为两期:近期和远期。 近期:对开发项目施工期和投产运行后的几年内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远期:对项目运行较长后的影响做预测和评价,对与一级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的生态影响还应作事后评价,并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物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生态环境调查内容, 生态系统调查: 类型、结构、特点;植被、群落、物种 生境条件(地理、气候、土壤) 生态功能调查: 生产力、主要环境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及利用:水土资源、 动植物资源 其他资源 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保护要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自然灾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 区域生态环境:历史

12、变迁及动态功能变化 其他问题: 人类主要干扰及干扰方式 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资源的利用 人文景观等,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要点: 分辨层次、类型 评价质量、状态、功能、重要性等 内容 评价要求 方法 区域生态 结构、状态、质量 景观生态学 稳定性、生产力 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功能 规划、景观、. 重要性问题 指标分析 系统、群落 生物多样性 样方、指数 质量:生产力 景观、传统实测 重要性:物种、生境 指标评分排序 物种 重要性及保护要求 法规+科学评价 生境 质量与功能 指标综合 重要度 综合评分排序,资料来源,1、野外调查(含样方调查) 2、室内模拟或实验分析 3、定位或非定位观察 4、地图、航

13、片、卫片(RS-GIS-GPS) 5、有关部门收集的资料:科研院校、设计院、行政 6、专家咨询,生态现状评价要求,是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规定: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 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影响预测内容,1.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 系统是否毁灭、替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系统是否分割、简化,功能受损? 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恢复? 2.生态系统因子

14、影响: 是否影响关键生态因子? 有无替代或可否恢复? 3.敏感保护目标影响 4.主要自然资源影响 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是否导致重要或稀缺资源影响?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灾害等) 是否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定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显著性、重要 性、长远后果进行人为的判断 指标:生态学意义的影响评估 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评估 经济与资源价值得失 社会文化价值影响评估 遵循政策和法律的评估 其他方面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估),四、技术方法(通用), 类比法 列表清单法 综合评价法 图形叠置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 景观生态分析法 生产力评价法 系统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选择

15、, 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针对评价对象特点与要求 系统整体性与区域生态: 生态制图,景观生态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流失方程等 自然景观 : 敏感度、美感度评定 草地资源: 五等、八级(产草量的遥感估测) 草群组成变化(样地调查) 同一评价对象可用多种方法评价,生态环评图件,1、图件收集:地形图、规划图、水系图、卫片 2、基础图件: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 3、图件编制:敏感目标分布图 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生境质量现状图等,生态监测,目的:认识背景,验证假说 跟踪并采取补救措施 内容:明确监测因子与项目(参数) 明确监测点位与频率 规范监测方法 估算监测费用 规定监测实施保障措施 注意:只限于环评确定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要求,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2、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