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732993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三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的。而从历史角度看,语言还着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保留诗词中“诗眼”的读音,能让人在诵读中感悟音韵之美,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语言的源头。A. 蔚然成风承载衣钵相传 B. 蔚然成风负载一脉相承 C. 约定俗成承载一脉相承 D. 约定俗成负载衣钵相传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 ()人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文化的触角变得更加犀利,影响力也变得日益壮大。, ,。,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以及全球开枝散叶。汲取儒家哲学精髓美国等欧美国家也相继开设孔子学院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诞生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更加融入人的内心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诸多文化大融合A. B. C. D.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D.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

3、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在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A. 与提升思考能力相比,走捷径逃避思考更简单。B. 人们倾向于在思考时将问题简单化、浅表化,追求快速可得的结论。C. 长期逃避思考会削弱思考能力,给人带来负面影响。D. 我们应该积极提升思考能力。二、 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英才清曾国藩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

4、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逮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钅且铻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魏无知论陈平曰:“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无益胜负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与病也。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以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

5、者也。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励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选自曾国藩挺经,有删改)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逮下品逮:比得上B. 以之析薪 析:劈开C. 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 侍:侍从D. 才识

6、足以济世 济:拯救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世界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知人善任,将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他的长处。B. 作者一生喜用品格忠厚者,到老年时才体会到高深的德行有时也会无处运用。C. 作者对当时人才无法被任用、恶官享尽富贵的现象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主张以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培养好官,作为变革的种子力量。D. 作者引用淮南子,意在强调功业、名声都可通过强权手段去获得。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3分)(2) 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4分)

7、(3) 独举目斯世,求以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3分)8. 根据第四段,概括作者提出的成为英才的途径。(4分)9.三、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鹧鸪天和昌父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注: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9. 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表达效果。(5分)10.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 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2)

8、 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3)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4)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5) 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6)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7)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诗经淇奥)(8) 仰不愧于天,二乐也。(孟子尽心上)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霍乱之乱(节选)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报告

9、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

10、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轰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打开车灯,纷纷地按喇叭。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

11、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开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

12、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

13、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

14、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有删改)注:小说霍乱之乱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达的处境和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B. 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