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32930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摘 要: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以及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高新技术产业 可持续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环鄱区建设的重要

2、战略目标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低消耗和无污染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状况如何,能否可持续发展,这直接影响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出发,讨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56.6亿元,同比增长33.

3、7%;工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26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7.1亿元,增长28.9%;总收入由 2009年的911.1亿元增加到1217.4亿元,增长33.6%;净利润达到68.7亿元,同比增长29.9%;实际上缴税费由2009年的84.7亿元增加到103.9亿元,增长22.7%。环鄱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活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强劲发展的生力军。(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 鄱阳湖

4、生态经济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4家,同比去年增加14家。从企业科技投入情况看:r&d经费支出达到39.8亿元,r&d人员共16521人,分别同比增长24.9%与39.2%。从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情况看: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开发和研究科技项目2007项,同比增长56.2%;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是1316件与859件,同比增长分别为94.9%与127.2%。结合企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情况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3)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所涉及领域涵盖了新材料与光机电一

5、体化、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目前,该区已逐步形成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为主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也迅速发展。所属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有98家、150家、28家,所占总企业数的比重分别为42.4%、27.6%、7.9%,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9.5 % 、12.8%和11.3%。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培育了诸如赛维 ldk太阳能、江西联创光电等一批知名度高、潜力大、实力强的高新技术龙

6、头企业,形成了国内著名的能源和光伏产业基地,具有低碳与生态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2.1 自然条件优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汇聚着我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

7、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2 区位优势明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京九铁路国家开发轴和长江开发轴上,处在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该区域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与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形成数小时空间距离,在省内也与南昌、景德镇、鹰潭、上饶连为一体,形成了数小时距离经济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

8、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给予了含金量较高、力度较大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及给予重大项目支持。规划中特别指出:对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以及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示范项目;加大对政策性险种财税支持力度;在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

9、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开发区、工业园扩区升级,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这些政策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大的支撑。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1 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1)要鼓励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研、知识产权同步发展,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可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学城院校、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高新技术研究的支撑能力;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技术联盟发

10、展,支持交叉技术和关联配套技术的联合开发,提升系统集成与协同创新的能力;鼓励企业对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跟踪和关联性分析,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和人才,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3.2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建设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路网基础建设力度,构建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加快建设连接鄱阳湖各区域的轨道交通,打造鄱阳湖高新区数小时距离交通网;统一规划通信与网络平台,构建整体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商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加速人才、产品、信息的流通,加强区内信息化建设,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加强中介机构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

11、业营运环境。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引入创新实体,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3.3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区域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培育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服务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增强区域内高新产业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形成与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集群式经济圈。(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06)参考文献:1 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eb/ol.http:/ 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3 唐智敏,陈福生.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j.理论导报,2010,64 沙新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