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2216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多媒体教案)一、对教材的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上海市H版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报告文学阅读单元。报告文学是一种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的文学样式。它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又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所以比较容易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领会它的三个特点:即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真实性体现在:文中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以及明确的引用之处;文学性体现在构思上的特点:如线索、标题、倒叙、插叙,最重要的还有文学作品中通常采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政论性则体现在文中四个文化

2、名人的经验论和作者的深刻议论上。所以,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细心体会这三个特点。另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纬度上,四位文化名人对知识孜孜以求、循序务实的学风,虚怀若谷、循循善诱扶掖后辈的美德以及一心创造文化精神财富的忘我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也会对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初三学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邓伟对事业的执著和坚韧也将深深地影响学生。二、对学生的分析初三学生第一次学习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但他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分析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细节等)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特点。教学本课也将采取同样的方法,但要深入地了解并把握人物,就有些难度了。因为其一,课文涉及人

3、物的多方面品质,每个人物又有突出的重点,学生把握主次较难;其二,通过课文的分析,学生对人物的特点了解了,但并不表明课文能感动大多数的学生。本文的情感目标就难以得到落实。另外,学生对报告文学这一新接触的文体的认识也有一个通过文字去深入理解的过程。三、课时安排说明1、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析石鲁、李可染这两位文化名人的精神品质。2、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在前节课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分析朱光潜、钱钟书这两位文化名人的精神品质,以及中心的理解。四、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纬度:(1)、分析小标题,学习课文形散神不散的写法,体会文章内容的层次感。(2)、初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领

4、会报告文学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2、过程与方法纬度:熟练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学习名人对知识孜孜以求、循序务实的学风,虚怀若谷、循循善诱扶掖后辈的美德以及一心创造文化精神财富的忘我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分析的方法把握每一个名人的特点,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2、难点:文中一些人物的哲理性语句的体会六、教学设计依据1、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文字和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名人就在眼前,不是遥不可及的。2、借助多媒体技术,使

5、师生在更多资料的基础上把握名人们的性格和品质特征。3、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名人有进一步的感受,发现,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名人们的优秀品质。七、教学步骤(一)、回顾旧知,提示作业(多媒体出示问题,悠扬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回忆中)1、提问:报告文学的三大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哪四位文化名人?他们是哪方面的专家?2、提示作业:在朱光潜和钱钟书中选取一位自己欣赏的,结合课文,通过上网等途径所获取资料,了解名人的性格特征和品质,准备交流。(鼓励个别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展示准备的图片或简介文章)。(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在课前准备好所

6、收集的材料的基础上,谈谈你的所得,提提你的困惑。(质量好的问题,老师随时打在投影上)(所得可以是: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棒?困惑可以是:哪些句子的意思有些不懂?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即时的回答,这种回答有可能不一定全面或正确,但教师要鼓励。教师在生生互动中进行方法指导:(多媒体图片适时展现)1、通过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两位名人的特点如:p57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哲人风范p58关于“眼睛”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钱钟书的人格力量对邓伟的震慑,使他感到渺小。(图片)P58语言描写:写出了一个真诚学者的纯真的感情2、通过分析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文章的主旨如1:第二部分开

7、头的一段议论:反衬出朱光潜精神生活的充实,扣住了这位美学大师的美学信条:充实而又光辉之谓美,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艺术修养。如2:p5859共九小节的议论,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了寂寞与不寂寞的辩证关系,恰似一篇哲理散文,博大精深,是在前面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是对记叙内容的深化。(三)、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1、“充实而有光辉”的内涵是什么?(幻灯片5)试图让学生通过对文中内容的理解,确定哪一幅是邓伟的作品。确定依据:(1)、文中提到他80多岁了,而第二幅画面他还年轻(2)、从邓伟对石鲁的摄像中可以得知,第一幅符合邓伟的风格。朱光潜的精神状态很好,而且看上去很有童心2、如何理解

8、“甘于寂寞”与“不会寂寞”这一看似矛盾的短语?甘于寂寞:远离名利地位,禁忌哗众取宠。表现在:(1)、“深居简出”(2)、“很愿意被人忘记”(3)、不肯拍照不会寂寞:毕生为追求知识和思想而努力,攻之不完,学之不尽,默默坚持,永无空闲。在在品格的修炼中臻于完美成熟的艺术才会被人接受,在默默的坚持中去与博大深沉的心灵才会被人推崇。(老师适时联系到海明威的坟墓和托尔斯泰的坟墓)3、学生散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每个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力量。(四)、1、做卡片(摘录文中一些哲理性的句子)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我所了解的*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有些学生有可能搜集资料不充分,这时应提示他们多多发挥课本的作用2、有些学生可能会泛泛而谈,应提醒要依据文中的描写和议论、抒情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