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必要性(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956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必要性(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必要性(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必要性(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衔接的必要性(6.29).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小学升初中语文衔接 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在学习上与小学存在巨大差异,身心发展 也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同时,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时期,也是为 以后发展创造条件的时期,而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的影响最大,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主要表现出 以下差异: 一、一、学习方式更主动学习方式更主动 进入初中,对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逐步提高,在上课内容增多的 情况下, 学生很难在课内消化课堂知识, 这就需要自己主动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 同时要主动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才能打好语文基础。而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趋

2、向让 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二、二、学习内容更深化学习内容更深化 初中语文学习不再停留在字词的认读上,更注重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课文 的学习会延伸到一类文体的特征和写作方法等, 还会扩展到做人做事等比较抽象 的层次,对文本的学习更注重理解其行文思路,思想感情等,同时对语言运用能 力要求较高,例如写广告词,写对联等。 三、三、学习范围更广泛学习范围更广泛 初中语文增加了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现代诗歌等文体,而这些文体也 是中考的重点,小学生对文体欠缺认知,对这些新知识的分析能力需要加以引导 和强化。另外,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还有课外活动的学习,自身生 活的学习,语文即生活。 四、四、学

3、科知识更系统学科知识更系统 初中语文知识更系统,不仅是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登不同文体的特点及阅 读方法具有微观系统性,还有整个语文学习的宏观系统性,例如,字词积累,文 学常识,阅读理解,写作等都有方法和技巧可循,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 和积累。 五、五、学习习惯更重要学习习惯更重要 小学学习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即使学习习惯不好, 成绩也很难有较大的差距, 但初中随着各科的难度和内容都在增加,小学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缺陷逐渐暴 露,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小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往往提不起 来, 而小学阶段成绩一般的孩子到初中后往往后来居上。孩子的习惯需要从初一 就开始强调,例如坚持做

4、错题集,每天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课前预习,课上 做笔记,课后复习等。 六、六、情绪和成绩波动大情绪和成绩波动大 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 的检测,成绩波动往往较大。这不光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 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许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把消极情绪转化成叛 逆和其他不良爱好。我们需要时刻对他们进行疏导。调查发现,语文素养高的学 学 海 无 涯 生面对压力和成绩波动,出现不良情绪的概率较低。因为初中语文的学习本身也 是提高自身素养的学习过程。 那么,小升初的语文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过渡呢? 一、一、兴趣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

5、和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通过眼看, 耳听, 口说, 手动的训练, 让孩子发现语文的趣味性,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二、意识意识 用科学的课堂设计,引导孩子思考,主要引导思考的内容和思考的方式,强 化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意识。与此同时,把初中和小学语文的不 同于孩子分享,让孩子能够明确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从心理上和认知上,完成 小学升初中的过渡。 三、三、自信自信 通过课堂实践,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动手制作表格、画画等方式,让孩子 体会到语文课堂的成就和进步,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 四、四、方法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总结各类阅读的特点,强调常考题型,以一线带多点 的方式,让孩子有方法意识,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方法,并对应试技巧进行训练 和强化。 五、五、习惯习惯 课堂课外注意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基本的坐姿到具体的注意力训练,必须做 到无缝要求,让孩子在有意识的培养中体会到快乐,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 动力,同时从中获得自信,从而能够把有意识的训练变成无意识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