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868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深度学习解读(6.29).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 一、什么是语文深度学习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XXXX 年初,人工智能 AlphaGo 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围 棋五番战成为全球瞩目的火热话题。围棋以其极为丰富的 可能性,曾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攻克的挑战。而 AlphaGo 这次之所以能以 4:1 战胜李世石,取得这场旷世人 机大战的胜利,则主要得益于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科技界顿时掀起了对于深度学习研究的热 潮。 其实,在另外一个与人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 教育界,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大规模的实 践也正在铺开。早在 XXXX 年 9 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 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哈佛

2、大学“为理解而教”等国外先 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正 式启动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首批实验在 10 个实验 区和北京市海淀区 25 所学校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 理、化学、生物 6 个学科中展开。 XXXX 年,教育界的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 习方式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可贵的深度学习浪潮。 1.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 基础,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 络,来解释数据。 2.在国内教育界,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 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 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学 海

3、无 涯 3.深度学习是相对应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基于高阶思维 发展的理解性学习。 具有注重批判理解 强调内容整合 促进知识建构 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 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 (二)语文深度学习 语文的浅层学习只停留在对学习内容的机械记忆与简 单理解、运用上。 深度学习则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适切的学习 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理解,同时注重基 于不同情境的言语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的学习过程。 在语文深度学习中,注重基于语文经验进行深度学习 内容的提取,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语文学习,并因 此

4、改变学生的言语行为及行为潜能。 基于此,对于“深度”的把握便成了语文深度学习中最重 要、最关键的内容。 “过深”会超出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对语文 学习的无力感; 学 海 无 涯 “不够深”又使语文学习成为浅表学习的重复性“拉锯”, 学生因此会丧失兴趣。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深度”的解释为:向下或向里的 距离;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触及事物本质的程 度。从解释中可以看出,“深度”是一个空间立体的概念,由 “方向”和“程度”两部分构成。 语文深度学习中的“深度”是指以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 结构为基础,结合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语言发展需求, 学习内容指向的确定与学习目标所需达到的深入程度。

5、 要明确语文学习的“深度”,需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明确 深度学习的内容指向,清晰学习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小学: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 力,审美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 言核心素养。基于此,语文深度学习的内容指向也应指向 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方面,并在每个方面都有其 目标要求。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 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 学 海 无 涯 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

6、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 语文学习任务群”, 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 18 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 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 7 个 学习任务群)。 修订后课程标准 18 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充分顾及问题导向、 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怎 样理解学习任务群,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基于学习任务群如何做 教

7、学设计,它和以往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 文将尝试作一些解说。 学 海 无 涯 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 略,在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教与学方式。就是 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培育“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深度表 达的欲望和能力,在问题引领下,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 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 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语文深度学习与肤浅学习的区别 基于对内涵的理解,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 容、问题类型

8、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深度学习 肤浅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明确、集中(指向学科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不清晰、不集中 学习内容 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的 (不等于课文内容) 学生已经理解,或者初步 理解 提问类型 主要是应用、分析; 发散的开放的,允许回答有创新 主要是回忆事实和细节; 集中的封闭的,导向预定 答案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听老师讲解,独立思考 参与深度 主动参与,能积极倾听同伴和老 师的表达,能够注意倾听不同观 点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用一段话 完整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 被动参与,以别人的观念 或集体讨论代替自己的阅 读;不会倾听,表达不主 动或

9、者只能用一个词、一 个简单句表达 学习活动 丰富的、结构化语言活动 单一的,零碎的,有时甚 至游离文本的 反思状态 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批判性 思维、学习策略的反思 机械训练,学习过程缺少 反思 学 海 无 涯 学习结果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初始 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有了更深 刻理解 模式化的解读;基本停留 在原初体验上 (三)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是有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深度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 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学习活动作为基点来研究教的活动,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作

10、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 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活动从本然意义上来讲就应该是丰富的,听、说、读、 写都是活动,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也是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应 指向语文的活动,而所谓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应该“更有结构一点,更完整一 点”,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碍,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突 破学生思维的障碍,将课堂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有高质量问题驱动的学习。所谓高质量的问题,意味着能够引发丰富 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问题,而不是几乎不要思维活动、不要深入文本 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甚至一问“齐答”的问题。它还意味着是能够引发高阶 思维的问题。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

11、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 认知能力,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 层次的能力。就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注重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一种高阶学习,深度 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 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 种关系。可以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 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 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 三是有深度参与的学习。深度学习者通常具

12、有内在的学习动 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 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 动和交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 学 海 无 涯 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教学过程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 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在倾听的基础上,他人的观念如同火花能点燃更精彩的观 念,这便是参与的价值。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 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 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 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

13、重, 得到承认。 四是有深度表达的学习。大胆、自信地在课堂表达既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 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度学习显性的表现方式。 所谓深度,在语言的形式不是一个词,或者简单句,而是一段话,一个相 对完整的句群;在表达的内容上,不是只有观点,而应该是有观点,有分析, 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深度还表现在它是“基于倾听的表达”,这种表 达,不是不顾同伴发言的自说自话,而是在深度参与后,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 言并学习,或展示自己对问题、对文本的理解,或解释同伴的困惑,或提出探 究的问题,呈现的是合作学习成果。 五是有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在文本

14、表面滑行”的困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 解,甚至可以说其他的目的,如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 等,都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深度思维训练优先于应试技巧的 训练。当然深度学习不是难度学习,不是一味追求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深度是 适切的,适切学生认知特点,适切文本特点,因此深度是有差异性要求的;深 度还是发展的、渐进的,因此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个发展的过程。 (四)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基于内涵和特点的认识,结合语文教学名家的有关论述和课例,从教的角 度,就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三二一一”的基本策略。 1.三个“简约”,即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目标简约、环节简约、手段简约 的基本策略。

15、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虽然学习能力影响学习速度的快 慢,但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掌握水平,因 此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时间量。有研究提出当以下情况 发生时,学生通常会陷入浅度学习中:教师布置了大量的任务和作业;过量的教 学 海 无 涯 学内容, 一节课“ 满堂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因此,教学设 计要以少胜多,优化教学设计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减去多余的 手段和形式,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为学习主要学习任务腾出足够时 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而深入地展开,围绕着简明而具体的目标 主问题对文本做深度的理解。 2两个

16、“倾听”,即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应该是“基于倾 听”的,教师的引导也应该是“基于倾听”。深度学习的课堂一定是互动的课 堂、合作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互动和合作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语言的互 动与合作,就是师生、生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展开的对话,合作的方式是对 话,对话的基础是倾听,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学 习。 倾听是最主要课堂学习方式,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倾听能力决定了课堂学 习效益的高低,因此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 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只有培养好倾听能 力,合作能力,深度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倾听能力和倾听行为的培养,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倾听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下语言引导学生倾听同伴的表达,如“刚才 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