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6805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4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规律(2020年整理).ppt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 1 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CuSO4 Na2SO4 +Cu(OH)2 4、另取 1 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

2、逐渐变白 CuSO45H2O = CuSO4 + 5H2O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4 + 5H2O = CuSO45H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 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 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 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

3、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博思特补习班 1-1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1 -,酸碱性 可燃性,化学性质,三、物质变化

4、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 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 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

5、的白色 CuSO4 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 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 么措施? 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 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 的作用。 3、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 1-2 探索酸的性质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 H+

6、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2 -,结论: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实验探究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 2 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蓝色; 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NaOH=NaCl+H2O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

7、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 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3 HCl +Al(OH)3AlCl3 + 3H2O,【实验探究 2:】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 + CaCO3 CaCl2 + H2O +CO2 b、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HCl +Na2CO3 2NaCl + H2O +CO2 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3 Ca(OH)2+CO2CaCO3 H2O 【实验探究 3:】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

8、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6HCl+Fe2O3=2FeCl33H2O 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2HCl+CuO=CuCl2 +H2O 【实验探究 4:】A、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稀盐酸可以用于除铁锈,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 3 H2O 。可是,后来看到铁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 酸反应时却没有气体产生,那么这气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是否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呢? B、你的假设是:铁等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9、。 C、设计实验: D 实验结论:铁等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也说明了酸溶液能跟许多金属反 应产生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 FeCl2+H2 Zn+2HCl = ZnCl2+ H2 E、应用: 1、除锈: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稀盐酸会继续跟铁反应。 2、制取氢气: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实验 1:在盛锌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Zn+H2SO4 = ZnSO4+ H2 实验 2: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

10、现象。 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 H2SO4 =CuSO4 + H2O 实验 3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H)2+ H2SO4 =CuSO4+2 H2O 实验 4:在盛有无色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BaCl2 +H2SO4 =BaSO4 + 2HCl SO 2 4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和 SO4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3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 CO3与 AgNO3

11、或 222 BaCl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2CO3、BaCO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如 BaCO3+2HNO3=Ba(NO3)2+CO2+H2O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而 AgCl 和 BaSO4 则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在检验时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确,- 3 -,2 认有Cl或SO4 。 2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和 SO4 时,先检验哪种离子?,2,43 224,应该先检验 SO,而且用 Ba(NO ) 溶液和稀硝酸代替 BaCl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沉淀滤,2 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 溶液和

12、稀硝酸检验 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4 浓度较大,若 先检验 Cl,加入 AgNO3 溶液时,会生成 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的检验。 酸的共性(通性). 、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酸金属 =盐氢气 、 酸金属氧化物 盐 水 、 酸 碱 盐 水 、酸盐 新盐 新酸 1-3 探索碱的性质 一什么是碱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 二、碱的性质 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 1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 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取两片 PH 试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

13、在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 石灰水,观察颜色变化,现象填入下表中。 结论: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变色。 碱能与酸反应 实验 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 1)、在 2 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 1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分别向 2 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消失。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中性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

14、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NaCl+H2O 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中和反应: )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 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 H+与碱电离的 OH-结合成中性的水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方程式

15、: CO2 +Ca(OH)2 = CaCO3+ H2O 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4 -,- 5 -,【思考】: 1).若要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是它的反应方程式该如何写? CO2+2NaOH= Na2CO3 +H2O 2).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 能污染大气,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如何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呢?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SO2 2NaOH Na2SO3 H2O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思考】: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SiO22

16、NaOHNa2SiO3H2O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 CO22NaOHNa2CO3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 实验:1、在 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23 毫升氯化铜(CuCl2)溶液和氯化铁(FeCl3)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 色?氯化铜显蓝绿色,氯化铁显黄色。 2、在上述 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 毫升氢氧化钠(NaOH)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盛氯化铜溶液的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 CuCl2 + 2NaOH=Cu(OH)2 +2NaCl 盛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 +3NaCl 碱的通性 、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 和另一种 盐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哪些事项? 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 2 条 第 4 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三、碱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