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9359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天科技1院单位汇总_北京.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本情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任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五十余年来,研究院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实现了运载火箭技术的大突破,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开辟了中国航天发展新纪元;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航天事业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奠定

2、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开发利用宇宙空间,造福全人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实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10个研究所、1个研究发展中心、2个大型工厂、1个上市,若干控股、参股公司,先后有23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研究院工作过。1978年以来,研究院共获得3573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各种卫星,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止目前,研究院将百余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35颗国外卫星和4艘无人飞船、3艘载人飞船,为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

3、发射服务。研究院生产的运载火箭从1996年至今连续52次发射成功。在出色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研究院坚持“军品固院、民品强院、创新引院、人才兴院、文化育院”的方针,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研制队伍,将航天高科技转向民用,开发了数百种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研究院正朝气蓬勃地向国际化一流公司迈进!【企业宗旨与文化】发展目标: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四永精神: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诚取信、携手合作.【需求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飞行器

4、设计、计算机及应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火箭发动机制造工程、焊接、光电子技术、工业自动化、工程热物理、理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电子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通信信箱:北京9200信箱2分箱邮政编码:100076 联系电话:010-88522863传真:010-68757573 联系人:唐伟电子邮件: 单位网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发中心【基本情况】中国航天技术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是研究院为适应航天和国防新形势、加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总体牵引、专

5、业推动”的技术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航天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成立的专门从事研发创新的单位。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航天领域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负责分析对一院有重大影响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开展一院战略研究;负责航天运输、导弹武器、天地信息一体化以及体系对抗等领域重点项目总体方案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总体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按照“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系统集成,突出主业研发,拓展优势领域,牵引技术发展,推进成果应用”的工作方针,努力打造平台、提升能力,积极探索航天领域新技术。在积极探索航天新领域新技术的过程中,研发中心始终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引进、培养和开发,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能

6、适应航天预创新艰巨任务的年轻、充满活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特点,现有员工100人,有博士30人,硕士50人;有研究院20人,高级工程师40人,队伍年轻而充满活力,团结而富有朝气。欢迎有志之士与我们一起为铸就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实现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拼搏!【企业文化理念】指导思想:打造平台,提升能力工作方针:立足自主创新,加强系统集成突出主业研发,拓展优势领域牵引技术发展,推进成果应用【需求专业】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力学或机械设计,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等。【薪酬水平】博士生年薪10-12万元;硕士生年薪8-10万元。【联系

7、方式】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大红门路1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通信信箱:北京9200信箱38分箱 邮政编码:100076联系电话:010-68757565 E-MIAL:传 真:010-88531462 联系人:王先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物流中心【基本情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流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12日,承担着研究院的物资保障与物流服务业务,并按照现代化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改造,保证了航天重点工程的物资供应,同时在国防工业和民用产品物资供应形成了优质的供应能力,可实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设备、火工装置等特殊物资的“阳光采购”和

8、质量保证,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其主要能力包括: 核心供应商和强大的供应网络资源。 5万平米现代化仓储资源,可满足各类材料、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爆炸品的仓储要求。 20万吨物资运输、配送能力,以及金属等材料的粗加工能力、常用物资的再包装能力。 拥有检测中心,具备现代化检测设备,对所采购物资进行质量保证。 具备以物资采购规范、检验标准为代表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 具备规范的内控和成本控制体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流中心将竭诚为国防工业和民用产业实现“好、快、省”的物资采购、检测与物流服务。 【需求专业】物流、电子、金属、非金属、火工品等相关专业。【薪酬水平】薪酬:本科生实习期2800

9、元/月(1年)。本科生实习期满3500元/月(考核合格后)。详细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罗军通讯地址: 北京9200信箱6分箱 联系电话: 010-68381547 电子邮件: 邮政编码: 100076 公司网站: w1.calt.casc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基本情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主要的总体设计中心。主要负责航天运载器总体设计和部分分系统研制,承担总体方案研究、设计、总体协调(含试验与测试)及配合生产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学科性、技术力量雄厚的系统集成研制开发单位,总体设计部拥有总体设计、弹(轨)道、制导与控制、飞行器

10、结构、载荷与环境、动力系统、测量系统、增压输送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拥有自己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到“神舟号”载人飞船搭乘CZ-2F火箭遨游太空,该所以其雄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实力,赢得了用户的赞誉和世人的瞩目。该所不仅创造了以“长征”火箭为代表的400多项科技成果,而且走出了十余名两院院士、十几位火箭总设计师为代表的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文化】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以“铸造一流总体,构建和谐一部为目标,不断实践航天传统精神,大力弘扬“大局 系统 严谨 争先 包容”的优秀文化,以人为本,兼容并蓄,严谨务实

11、,开拓创新。【需求专业】飞行器设计,导航、制导与控制,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空气动力学,弹(轨)道学,飞行力学,计算力学,可靠性工程,虚拟样机设计,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复合材料,流体力学,固(液)体发动机,飞行器发射技术,光电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软件,机械设计,制冷及低温工程,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详细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董媛媛 王雪梅通讯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 联系电话: (010)68381940 电子邮件: hy- 邮政编码: 100076 公司网站: 传真:010-68382026第一研究院第十研究所【基本情况】第一研究院第十研究所(北京临

12、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中心。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学科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与航天工程应用紧密耦合、技术力量雄厚、数字化设计手段先进的总体研究与系统集成的研制开发单位,本所拥有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环境、仿真等几十个研究设计专业。作为我国航天首家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研究所,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以突破临近空间飞行器重大应用基础理论、引领国内相关学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己任。本所拥有数名院士和一支对事业充满激情、生气勃勃的研究队伍,具备一流的研究保障条件、创新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发展型、创新型、活力型的新型研究所。 【需求信息】宇航火工品、飞行器总

13、体设计、飞机总体设计、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固体力学、动力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情报学、计算数学。详细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安亚青 通讯地址: 北京9200信箱89分箱人力资源处 联系电话: 010-68380809 传真:010-88523000电子邮件: hr_ 邮政编码: 10007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基本情况】第一研究院第十二所成立于1958年4月,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从事于战略武器和大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制单位。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建设,研究所现下设

14、11个专业技术研究室,拥有3个大规模电气系统和信息技术试验室,设有制导与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软件检测站。是国家批准的“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点。研究所所拥有丰厚的人才资源,在岗的近700名员工中有国家级专家3人、部级专家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3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210余人。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航天技术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十几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每年均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外进修和访问。研究所拥有现代化的科研办公环境和温馨舒适的住房条件,

15、建有青年单身公寓、员工活动中心、健身中心和福利食堂,随着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员工收入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便利的地理位置、完善的生活设施和融洽的同事关系是员工在十二所生活的宝贵财富。 “德才兼备、能力优先”是研究所的用人理念。充满活力、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内容丰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和生涯导向、通道畅顺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研究所发挥员工潜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 【需求专业】飞行器设计、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分析与集成、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仪器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电子工程、电子设备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精密仪器与机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