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29341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道德更重要基础学院 工商管理类2012级11班张喜志201251547什么是道德呢?人们对道德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若从其范围的大小的不同看,可以有狭义与广义的不同。广义的道德就是,把人生的全部问题都归之于道德问题。若从这种广义的道德来看,对于什么是道德即可以做这样的解说:道者,路也。原指道路,实为规律,即凡事都有其规律,所以人应当把这些规律做为根本的依据加以遵循。德者,得也。是指行为,即人的活动,是依据“道”而采取的有效途径并将有所得。这种“得”即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获得幸福,或指实现了人的利益的最大化。对于道德是为了人的利益,早已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古代的

2、伦理学中,就有许多理论家提到这一点。到近代,仍然有人持有这种见解。例如,边沁就认为伦理学是求得“最大幸福之术。” 由此来看,道德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人或人类需要满足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做才对人或人类最为有益的问题。如果道德不是对人与人类有益,或是与此相反而对人类有害,人类还需要它做什么呢?难道人类还会喜爱对自己不利而有害的东西吗?如果道德是有害的话,只能说那是打着道德的名义,实质是在反道德,其实是不道德或伪道德。道德即是人人都有的内在的观念价值体系,它既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也是人类一切知识的目的,是人类永远不可遏止的追求,是人类积极进取的力量。由此可见,道德就是为了实现人的更好地活着,那些与之相违

3、背的做法与规定都是不符合真正的道德的,都是应当被摒弃的。还有,道德存在的问题。那么,道德存在什么问题呢?一是,道德的核心问题“道”的解释经常出现问题。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道”是什么的问题,经常被错误地予以解释甚至扭曲;因而出现许多以道德的名义损害人的利益的事情。这样的情况造成的恶果是,玷污了道德的名声,使人们对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失望或反感。甚至出现了人们厌恶与唾弃道德的事情,于是就会出现道德的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正确的做法是进行道德的重建。但是,与此相反却出现一些与此相违背的主张,如“道德无用论”等。二是,正是由于“道”的解释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道德经常地起到束缚人、限制人的作用。因此若没有

4、“善德”或“良德”的出现,道德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其重要作用的。三是,与法相比,“道德”的确具有软的不足。由于“法”的强制力,所以人们就不能对其视而不见。而“道德”只是一种倡导,既然没有强制力,就既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如果不听,就形同虚设。这样就使人认为,只有法律才是有用的,道德只能依凭个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而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因此缺乏实践的必然性。由于这些方面,都容易造成人们重法律而轻道德的思想认识。道德比法律更为重要!就说下面几点看法:其一,法律重在禁止,是对那些无益性做法的制止;道德重在提倡,是对有益性做法的肯定。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存,人的根本特点是追求。所以社会应当提供给人的不是

5、制止,而是更多地追求。所以,社会不能只有强制而没有追求,只有禁止而没有提倡,只有限制而没有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自觉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限制、禁止的被动社会;是一个富于自觉创造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法律强制的社会。法治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德治才能实现人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人是一种追求性的、自觉性的人生,而不是法制的强制的被动性的人生。人是一种发展与提升,而不是一种限制与压抑;人应当追求最佳与更高的境界,而不能只是局限在法定的圈子内。由此可见,只注重法制而不注重德治,只注重法律而不注重道德,是无益于人与社会的更大发展的。由于良德可以促成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道德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绳索,

6、而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提倡。其二,缺乏道德的社会,可能更能显现法的作用,但是却会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可造成法的松驰。这因为,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法制,将会是问题丛生的法制。这因为,道德的自觉约束与法律的强行约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德不倡,法治难佳,因为二者是相相辅相成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依法治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才能进入较高的层次。“以德治国”不但不会对“依法治国”有任何的削弱,而且必将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其三,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缺少道德甚至违背道德的法律,不能成为良法,虽然这样的缺少道德内涵的法律可以被称之为法制,却永远无法获得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因此

7、,比起法治来说,道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没有道德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法治。这因为,道德先于法治,而且道德广于法治,因此道德重于法治。其四,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政呢?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法呢?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德高望重,权力才有分量。只有道德的修养才能获得正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才能获得道德动机的确立。因此,立法和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觉悟和境界,才能够自觉地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如果没有道德做为良好的前提,缺少道德的人,执法又有谁能放心呢?所以,“无德者不可能执好政”、“无德者不可能执好当”,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共识。 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只有注重道德,社会更加地注重道德,执政与执法才会受到更多地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崇尚的制约。道德舆论也是一种社会权力(所谓“”),也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呢,就是慑于舆论这一社会权力的道德压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没有不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会有权力也是有其一定的强制威力的。仅从上罗列的几点,已足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只注重法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肯定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这因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