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9271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总结汇报备课讲稿(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73”0302专题总结汇报,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强暴雨过程对阻高和副高的响应关系),陈菊英等5人,一、研究成果汇报,我们专题在“973”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发表论文52篇,其中(S)一篇,(G)22篇,(Q)29篇。我们专题在03课题中主要负责“强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是阻塞高压逐日变化对强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 5年来,我们不但完成了“973”项目规定的指标任务,同时还研究了强暴雨过程对副高的响应关系,并取得了系列性成果。,受本项目资助已经发表的论文共有26篇:SCIE 1篇(S),国内核心期刊 11篇(G),其他杂志和论文(全文)集13篇(Q),为了系统分析研究梅

2、汛期强暴雨过程的气候分布规律特征和短期预报的前兆物理因子,我们收集整理了近33年(19712003)夏季(68月)北半球逐日500hPa高度资料和江淮流域逐日降水量等历年逐日资料,范围:30-100E,45-65N,分析研究了近40多年(19542003)长江中下游逐日降水量的6个分布类型(如表1所示)和近30年(19712000)平均长江中下游逐日降水量的气候分布特征,发现了长江中下游梅雨锋的气候(30年平均)峰值期(6月20日7月5日)和入梅(6月20日)、出梅(7月6日)日期,表1. 强暴雨系统分型,30年(19712000年)平均全国160站68月降水量分布图The precipita

3、tion distribution chart of average for 30 years(1971-2000) in summer(JJA) over China for 160 stations,分析研究了近30年(19712000)平均乌拉尔山区域阻塞高压(乌阻高)强度指数的气候平均68月逐日变化特征(如图2所示),分析研究了近30年(19712000)平均汛期68月长江中下游(3站平均)逐日雨量对乌阻高逐日强度指数突变的响应关系,发现了长江中下游梅雨锋的气候峰期出现在乌阻高气候最强峰的减弱期(如图3所示),分析研究了近33年(19712003)江淮流域7个大水年的强暴雨系统对乌阻高

4、逐日强度指数变化特征的响应关系(如图4(1998)、图5(1999)、图6(1991)、图7(2003)所示),发现大水年的大多数强暴雨系统都出现在乌阻高强峰的减弱期,1991年6-8月全国160站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The precipitation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chart over China for 160 stations in summer (JJA) 1991,2003年6月22日6月23日全国142站降水合成图,2003年6月30日7月2日全国142站降水合成图,2003年7月5日7月7日全国142站降水合成图,2003年7月7日7月11日全国

5、142站降水合成图,2003年8月29日8月30日全国142站降水合成图,分析研究了江淮流域强暴雨系统大多出现在乌阻高强峰减弱期的机理。发现乌阻高强峰减弱期就是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契入乌山阻高并向江淮流域入侵的过程,有强冷空气侵入江淮流域正是江淮流域产生强暴雨的两个(冷暖空气)必要条件之一(如图8、图9、图10所示),我们也分析研究了江淮流域强暴雨系统的落区,发现发生在乌山阻高强峰减弱期的强暴雨落区也与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特征关系密切(如图11、图12所示),二、获得的创新成果,掌握了近50年(19542003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类型,发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多数持续性强暴

6、雨过程发生在乌山强阻高的减弱阶段。近30年来的7个江淮流域大水年(1991、1995、1996、1998、1999、2000、2003)的洪水都是由强暴雨过程造成的,大多数强暴雨过程都发生在乌山强阻高的突然减弱期,找到了1998年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突然向南撤退的主要原因:乌山阻高在7月1319日不断加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也从7月1620日有所加强,处在两个阻塞高压之间的东北冷涡被迫向南移动入侵长江中下游地区,副热带高压就不断地被迫向南撤退,发现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主要对江南地区强暴雨有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的影响没有对江南地区强暴雨的影响大,发现长江流域梅汛期暴雨过程的发生不但与副热带

7、高压的南北位置有关,同时也与西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展的位置密切相关。西太平洋高压向西伸展的位置越西(但不超过90E),强暴雨的落区也越西。但如果副高异常偏强而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不会发生强暴雨过程,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强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乌山有强阻高开始减弱,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在2223N,并向西伸展到90120 E,三、研究成果应用前景,通过973项目在5年的刻苦研究,发现了乌山阻高的强弱对江淮流域梅汛期强暴雨过程的中短期预报有前兆意义,对江淮流域致洪持续性大暴雨过程的中短期(210天)预报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同时我们还发现中高纬度阻高和低纬度副高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显著的遥相关关系。,如果该研究课题能够继续得到研究经费支持,再进一步深入研究,就可以得到江淮流域梅汛期致洪持续性大暴雨过程的预报物理统计模型,那将对致洪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具体落区的中短期准确预报和防灾减灾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使用价值,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