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173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24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第1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5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解析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2(2015安徽皖南八校三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时,种群的

2、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种群的基因库可不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C若某性状有三种表现型,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大于1D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往往都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即共同进化解析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会改变,种群基因库也必然会发生变化,A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B正确;一个性状不论有几种表现型,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均为1,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

3、的方向发展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D错误。答案B3(2015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答案C4(2015广东佛山一模

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更适应环境,D错误。答案B5(2015安徽合肥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5、)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解析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杂合子(Aa)的频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B、C正确;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D错误。答案D6(2015北京通州一模)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与血吸虫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会产生定向变异来适应环境B它与北方血吸虫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C它会因环境改变发生定向进化D漫长的地理隔离可能使其

6、演化成新物种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与北方血吸虫由于地理隔离,不能交配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环境会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C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导致各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答案A7(2015安徽宿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

7、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解析青霉素只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青霉素的个体,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D错误。答案B8(2015保定期末)树棉和草棉之间能够杂交形成F1,但F2极少见。原因是F1所结的种子通常不能萌发,或萌发后长出的幼苗很瘦弱,不久后就会死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树棉和草棉之间能够杂交产生子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树棉和草棉属于同一个物种C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F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解析本题主要考

8、查生殖隔离、物种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及知识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树棉和草棉之间虽然能够杂交产生F1,但F1所结的种子不能萌发或者萌发后长出的幼苗不久后死亡即F1不育,说明二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即树棉和草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B项错误;F1能结出种子,说明F1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项错误;F1所结的种子即F2不能萌发或者不久后死亡,说明F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D项正确。答案D9(2015齐鲁名校调研)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A1

9、/2 B2/3 C48% D80%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平衡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计算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身色的基因为A、a,则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说明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亲本只有灰身,基因型是AA和Aa,设Aa所占比例是X,则AA占(1X),依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0.6(1X)1/2X,X为80%。答案D10(2015南京模拟)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

10、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种群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和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所以B项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了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

11、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之间由于较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可能已经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项错误。虽然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所以D项错误。答案B11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解析一个新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时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故选C。

12、答案C12(2015大连模拟)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5江苏宿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

13、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

14、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