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106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层提能限时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限时:45分钟)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B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增加量表示D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答案】B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3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下列

2、说法错误的是()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4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a1)。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A.丁为肉

3、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答案】C5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

4、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A项正确;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A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以热能形式散失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图中分析为a,A正确;b为生产者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

5、的能量,B正确;从图中分析,c属于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D不正确。【答案】D7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解析】能量金字塔中浮游植物是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按金字塔标的数值计算,以及都小于10%。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第三营养级,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因为其中可能包含不同的物种。该生

6、态系统的浮游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不足以构成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A8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

7、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营养级生物,D正确。【答案】C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l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

8、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答案】C10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甲为_,乙为_;就营养级而言,丙属于第_营养级。(2)能量经_作用固定并进入生态系统,图中的能量K为_。(3)图示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其中的生物通

9、过_、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4)若甲同化的能量中1/3直接流向丙,则丙增加7 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甲_ kJ的能量。【解析】(4)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有a/31/52a/31/51/57 kJ,解得a75 kJ。【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二、三(2)光合热能(3)2能量流动(4)7511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填字母)。正常

10、情况下的比值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从而提高能量的_。【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DA1(B1C1D1),A1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1C1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

11、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桑树流向第二营养级蚕的传递效率为,一般来说,在10%20%之间,而的比值要大于,因此,大于1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3)桑叶可以喂蚕,蚕沙可以喂鱼,蚕和鱼可以供人类利用,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AB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A1B1C1D1大于一100%(3)多级利用利用率12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能量数值(千卡m2a1)动物种类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

12、(P)收割蚁(植食)34.5031.0030.900.10小蜘蛛(肉食)12.6011.9010.001.90盐沼蝗(植食)3.711.370.860.51黄鼠(植食)5.603.803.69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呼吸量为30.90,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0,0.1031.00100%0.32%,A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

13、3.71,同化量为1.37,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项正确;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C项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D项错误。【答案】D13如图所示为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C若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的总能量为m1,鸟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

14、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解析】该食物网中,鸟占有两个营养级,即第二、第三营养级,A、B错误;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大于各营养级的同化量之和,C错误;根据食物网中能量的分配可知,鸟增加能量A时,需要生产者提供能量:A10%A10%10%55A,D正确。【答案】D1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D0.575倍【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C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A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改变食物比例后的C的能量设为b,则需要A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根据题意可得:1/2a10101/2a102/3b101/3b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