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7660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讲坛)八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案(新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最苦与最乐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每个人对痛苦和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空虚无聊的生活最痛苦,为工作付出心血后获得成功时最快乐。人生百味,苦乐相随,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要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相信你的人生必定是多彩而快乐的。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1课时一、 新课导入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

2、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 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恩惠() 如释重负() 契约()揽() 悲天悯人() 卸却()监督()2生词注解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3作者名片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4背景追溯本

3、文选自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三、 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2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二)深层理解1为什么说“身上背

4、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明确】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点拨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

5、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点拨明确】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点拨明确】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6、。【点拨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6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点拨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点拨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

7、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8写作特色。(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点拨明确】 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2)凝重的语言风格。【点拨明确】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慎,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风格。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重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3)巧妙地运用排比。【点

8、拨明确】 本文多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用,不仅多,而且用得巧妙灵活:不强求句式的表面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调整句式。(三)走进主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四、 板书设计五、 拓展延伸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滳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1.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