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7467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天上的街市》精品教案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五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3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重点)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90多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诗人、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2、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其他著作有:诗集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2了解背景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收入郭沫若早期创作的第二本诗集星空。诗人之意并不在于具体地描绘现实,而是抒写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以唤醒人们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的不满。那时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因而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五四过后的革命低潮给诗人的内心带来寂寞与苦闷。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的期望,但就大多数篇

3、章来讲,失望感伤的情绪占据着主导地位。由过去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而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革命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3知识链接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事物想到彼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相接近、或相似、或有对立关系、或有因果关系(抓相似点)所谓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悟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虚构)4朗读诗歌,解决重点字音。缥缈(pio mio)珍奇(zhn)定然(dng) 闲游(yu)5解释词语。天河:银河的通称。晴夜高空,呈银白色带状

4、,形如大河,所以称“天河”。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定然:必定。闲游:闲暇时刻外边随便走走。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这里作名词用。三、合作探究(一)朗读练习读这首诗时要注意:(1)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大,速度不要太快,要轻松、柔和、舒缓。(2)要注意节奏的划分,节奏一般按语意来划分。明确: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5、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二)整体感知请具体谈谈“街灯”“明星”的象征意义有哪些。明确:作者用“街灯”象征人间,用“明星”象征天堂,并把它们有意识地拴在一起,是为了用天堂幸福自由的生活来反衬出人间的贫困痛苦和劳动人民的桎梏生活。由于不能直言,故通篇只写天堂。(三)重点突破结合作者想象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谈谈天上的街市为什么既是对理想的赞歌,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丧曲?明确: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辉的理想赞歌,也是黑暗现实的丧曲。诗人通过对天上美好景象、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心,这不就是这首

6、诗的主题思想吗?然而,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不仅局限于此。正如对英雄的崇尚实质上就是对丑恶的鄙弃,它褒扬了“天上”,实际诅咒了人间。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既是光辉理想的赞歌,也是黑暗现实的丧曲。诗人之所以要热情激越地大擂光明之鼓,目的就在于催送旧中国的僵尸入土。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热爱祖国的血液正在诗人的胸臆之间澎湃作响。四、板书设计天上的街市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美好街灯明星天上的 天河:浅浅(联想)(想象) 人物:牛郎、织女 幸福生活:来往、闲游五、课外拓展赏析下面的这首诗歌,100字左右。梦天(唐)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

7、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注:老兔寒蟾:指月亮。鸾佩:指仙女。黄尘清水:意为沧海桑田。齐州:指中国。赏析: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梦中上天,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里,你来我往过着宁静的生活,而下望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诗歌寄予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了冷眼现实的态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的主旨。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诗的主旨。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

8、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二、自主预习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合

9、作探究(一)归纳主题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二)想象与联想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

10、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三)修辞分析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明确: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系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

11、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四)语言品味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

12、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五)难点突破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

13、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四、课外拓展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举例: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