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道板的计算.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5787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车道板的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车道板的计算.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车道板的计算行车道板的计算 1边梁荷载效应计算 2中梁荷载效应计算 根据自己设计,选定行车道板的力学模型,工程实践常用的的力学模型为:连续单向板 、铰接悬臂板、悬臂板 主梁内力计算主梁内力计算 1恒载内力计算 主梁荷载自重=截面积材料容重 横隔梁荷载 均匀分摊给各个主梁承受,并转化为均布荷载 主梁上横隔梁数目横隔梁体积容重/主梁长 铺装层重 沿(桥宽)铺装层截面积材料容重/主梁根数 人行道及栏杆重 每侧每米重2/主梁根数 2活载内力计算(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用杠杆原理法、跨中用刚性横梁法) 3主梁内力组合(基本组合、短期效应组合) 4 4行车道板的计算行车道板的计算 由于本设计主梁采用钢板连

2、接,故行车道板按两端悬臂板计算,但边梁与中梁的恒 载和活载均不相同,应分别计算。 4.14.1边梁荷载效应计算边梁荷载效应计算 由于行车道板宽跨比大于2,按单向板计算,悬臂长度为0.99m0.99m。 4.1.14.1.1恒载效应恒载效应 4.1.1.1刚架设完毕时 桥面板可看成99cm99cm长的单向悬臂板,计算图示见4-1a。 计算悬臂根部一期恒载内力为: 弯矩 : 22 1 111 0.14 1 25 0.990.1 1 25 0.991.352 232 g MKN m 剪力: 1 1 0.14 1 25 0.990.1 0.99 25 14.6075 2 g QKN 4.1.1.2成桥

3、后 桥面现浇部分完成后,施工二期恒载,此时桥面板可看成净跨径为0.97m0.97m的悬臂单向板( 计算图示如图4-1c所示)。 条件拟定:公路级,人群荷载3.0KN/m2,每侧栏杆人行道重量的作用力为1.52KN/m 和3.6KN/m,图中P=1.52KN为人行栏杆的重量。计算二期恒载内力如下: 图图4-14-1 悬臂板荷载计算图悬臂板荷载计算图示(尺寸单位:示(尺寸单位:cmcm) 弯矩: 2 1.52 (0.990.125)1.2844 g MKN m 剪力: 2 1.52 g QKN 4.1.1.3总恒载内力 综上所述,悬臂根部恒载内力为 弯矩: 1 2.39 1.28443.3234

4、g MKN m 剪力: 4.6075 1.526.1275 g QKN 4.1.24.1.2活载效应活载效应 在边梁悬臂板处,只作用有人群荷载,计算图示为4-1d 弯矩: 2 1 3.5 0.690.714 2 r M 剪力: 3.5 0.692.415 r QKN 4.1.34.1.3荷载组合荷载组合 恒+人: 1.21.4(1.2 3.3234 1.4 0.714)4.9877 jgr MMMKN m 1.21.41.2 6.1275 1.4 2.14510.851 jgr QQQKN 4.24.2中梁荷载效应计算中梁荷载效应计算 桥面板长宽比2.在两主梁之间采用钢板连接,桥面板简化为悬臂

5、板,以下分别计 算恒载和活载效应。 4.2.14.2.1恒载效应恒载效应 4.2.1.1刚架设完毕时 桥面板可看成0.99m0.99m长的悬臂单向板,根部一期恒载内力为: 弯矩: 剪力: 1 2.039 g MKN m 1 4.6075 g QKN 4.2.1.2成桥后 图图4-24-2 T T梁横截面图(尺寸单位:梁横截面图(尺寸单位:cmcm) 结构自重按纵向1m宽板条计算,计算尺寸如图4-2所示。 是二期恒载,包括8cm沥青面层和12cm混凝0.08 1 230.12 1 254.84/gKN m 土垫层。 计算得到二期恒载弯矩及剪力分别为: 2 2 1 4.84 0.972.277 2

6、 g MKN m 2 4.84 0.974.695 g QKN 4.2.1.3总恒载内力 2.0392.2774.316 4.60754.6959.3025 ug ug MKN m QKN 4.2.24.2.2活载效应活载效应 按“桥规”,后轮着地宽度b2及长度a2为: 22 a =0.2m,b =0.6m 顺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 12 a =a +2H=0.2+2 0.2=0.6m 垂直于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 12 b =b +H=0.6+0.2=0.8m 荷载位于板中央地带的有效分布宽度: , 10 0.60.971.571.6aalmm 则取。 10 0.60.971.571.6aa

7、lmm 由于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T梁翼缘上,冲击系数取1+=1.3。 ,则由一般公式可求得汽车荷载弯矩为: 10 0.80.79bmlm 22 0 1 193.5 2 (1)1.30.9740.32 44 3.58 0.8 sp P MlKN m ab 作用于每米板宽上的剪力为: 193.5 2 (1)1.335.133 44 3.58 sp P QKN a 4.2.34.2.3内力组合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 基本组合:1.21.41.2 ( 4.316)1.4 ( 40.32)46.90 udAgsp MMMKN m 1.21.41.2 9.3025 1.4 35.13360

8、.35 udAgsp QQQKN 故行车道板的设计内力: 46.90 ud MKN m 60.35 ud QKN 5 5主梁内力计算主梁内力计算 根据上述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并通过活载作用下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可 分别求得主梁各控制截面(一般取跨中、四分点、变化点截面和支点截面)的恒载和最 大活载内力,然后再进行主梁内力组合。本设计只进行边主梁内力计算,后述计算也以 边主梁计算结果为基础。 5.15.1恒载内力计算恒载内力计算 5.1.15.1.1恒载集度恒载集度 5.1.1.1预制梁自重(第一期恒载) a.按跨中截面计,主梁的恒载集度: (1) 0.8511 25.021.28gK

9、N m b.由于马蹄抬高形成四个横置的三棱柱,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2) 4 4.792.020.170.740.30.1725 19.961.0118 2 gKN m c.由于粱端腹板加宽所增加的重力折算成的恒载集度: (3) 21.35640.85110.48 1.520.2525 19.962.848gKN m (算式中1.3564m2为主梁端部截面积) d.边主梁的横隔梁(尺寸见图5-1)内横隔梁体积: 23 11 0.170.97 1.80.140.240.970.170.263 22 m 端横隔梁体积: 3 1 0.170.62 1.80.140.218750.620.1708 2

10、 m 所以 (4 3 0.21382 0.170825 19.961.4367KN mg ) e第一期恒载 边主梁的恒载集度为: 4 1 1 ( )21.28 1.01182.848 1.436726.577/ i gg iKN m 5.1.1.25.1.1.2第二期恒载 一侧栏杆:一侧栏杆:1.52KN/m1.52KN/m;一侧人行道:;一侧人行道:3.60KN/m3.60KN/m 桥面铺装层:桥面铺装层:0.08723+0.12725=33.88KN/m0.08723+0.12725=33.88KN/m (包括(包括8cm8cm沥青面层和沥青面层和12cm12cm混凝土铺装层)混凝土铺装层

11、) 若将两侧栏杆、人行道和桥面铺装层均摊给五片主梁,则: 2 1 2 (1.523.60)33.888.824 5 gKN m 图图5-15-1 截面截面及横隔梁尺寸图(尺寸单位:及横隔梁尺寸图(尺寸单位:cmcm) 5.1.25.1.2恒载内力恒载内力 如图5-2所示,设x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并令,则: x l 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2 1 1 2 Ml g 1 1 2 2 Qlg 恒载内力计算见表5-1。 表表5-15-1 恒载内力计算表(边主梁)恒载内力计算表(边主梁) 图图5-25-2 恒载内力计算图恒载内力计算图 5.25.2活载内力计算活载内力计算(修正刚性横梁法

12、) 在活载内力计算中,本设计对于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作如下考虑:计算主梁弯矩和 剪力时,跨中和四分点影响线坐标按mc计算,求支点和变化点内力时,按横向分布系数沿 桥跨的变化曲线取值,即从支点到1/4之间,横向分布系数用m0与mc值直线插入,其余区 段均取mc。 5.2.15.2.1计算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计算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1 1号边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号边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杠杆原理法) 图图5-35-3 杠杆原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尺寸单位:杠杆原理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尺寸单位:cmcm) 在横向分布影响线确定荷载沿横向最不利的布置位置,汽车横向间距为1.8m1.8m,两列汽 车车

13、轮最小间距为为1.3m1.3m,车轮距离人行道缘石最少0.5m0.5m。由此,求出相应于荷载位置的 影响线竖标值后(如图5-3所示),可得1号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 公路-级 0 0.632 0.316 22 q q m 人群荷载 0 1.203 rr m 5.2.25.2.2计算荷载位于跨中时,计算荷载位于跨中时,1 1号边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号边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修正偏心压力法) 承重结构的宽跨比为:,故可以按偏心压力法来计算荷载横向分 19.5 1.952 2 5 l B 接近 , 布系数 5.2.2.2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 本桥各主梁横截面相等,梁数n=5,间距为1.8

14、m,则 5 222222 12345 1 222 (22)2*20( 2)( 22) 40 i i aaaaaa 则1号梁在两个边主梁处的的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22 1 11 2 1 11(22) 0.6 540 n i i a n a 15 15 2 1 1 0.20.8949 0.60.2 n i i a a n a 5.2.2.3绘出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并按最不利位置布载 如图5-5所示,其中人行道缘石至1号梁轴线的距离为 0.250.750.90.1m 设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零点至1号梁位的距离为x,按比例关系有 ;解得x=5.33 42 0.40.2 xx 图图5.55.5 刚性横

15、梁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图示(尺寸单位: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图示(尺寸单位:cmcm) 并据此计算出对应各荷载点的影响线竖标(如图5-5所示)。 5.2.2.4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c 1号梁的活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计算如下 汽车荷载 1234 111 ()(0.3620.3190.1900.01)0.424 222 cqqqqqq m 人群荷载 0.414 crr m 据以上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如下表5-2。 表表5-25-2 1 1号梁活载横向分布系数号梁活载横向分布系数 粱号荷载位置公路-级人群荷载备注 边主梁跨中mc 支点m0 0.4240.424 0.3160.316 0.4140.414 1.2031.203 按“偏心压力法”计算 按“杠杆原理法”计算 5.2.35.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