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3423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讲课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民经济分类 一.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分类中的基本类型,并要求学生记忆并掌握国民经济分类中的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活动部门分类)。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的国民经济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 3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要求,熟悉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 第三节 两大领域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分析,返回,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

2、念和知识点: 1.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1.1 国民经济分类的概念; 国民经济分类是指根据考察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标志(依据),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经济总体所进行的分类。,1.2 国民经济分类的作用; 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结构及其变化,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意义: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条件。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分类,掌握有关数据,才能正确地描述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水平,分析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认识国民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的

3、规律性,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可靠的客观依据,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3 国民经济分类的有关问题(分类原则、常住单位、分类标志)。 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一国经济领土是由一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其公民及货物和资本可在其中自由流动的地理领土组成。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内的某个地点(如:住宅、生产场所或其它房屋)从事并拟继续从事相当规模的经济活动或交易,无论是无期限的还是较长期限的,都可以说该单位在该国具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例:中国驻日

4、本大使馆区域属于中国的经济领土,所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又例:美国商人在广东办的工厂已经营一年,广东地区属于中国的经济领土,所以该美国商人在广东办的工厂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2.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标志 按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 (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 按产业发生的次序和劳动对象的特点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产品经济用途分: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部类) 按经济类型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按部门的同一性分: (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等国民经济行业),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分类要遵守什么原则。不同国民经济分类的

5、基本单位的区别。 B. 要求能联系实际区分不同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返回,?,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交易与交易主体的划分 1.1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要说明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要反映这个过程,就要建立一个反映其过程的诸因子所构成的描述系统,它要能说明下列问题: (1)经济主体(交易者)是谁? (2)交易项目是什么?(即做什么?与谁?) (3)交易目的是什么? (4)流量(交易规模有多大?) (5)存量(资产与负债的变化) (6)核算规则(如何记账?),question,1.2 交易及其划分

6、;交易主体及其划分。 交易是按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交易主体指经济行为的主体,或称交易者。如:政府、企业或个人都可以成为交易主体。 “相互协议”意味着交易主体对交易应该是预先知情的,并且得到了参与交易者的同意。 但应注意:交易不一定是自愿的。如:税收这种交易,交易的双方(政府和纳税者)是知情并同意的,但纳税者并不自愿。 还应注意:交易不一定是双方的,它并不排除同一个交易者以两种不同身份进行活动。如:农民对农产品的自产自用这种内部交易。,交易可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1)有偿货币交易:是指货物和服务消费支出、证卷的获得、工资和薪金、利息、红利等双边的交易。 (2)货币经常转移:

7、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非生产性目的的通货或存款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如:国家对居民的生活补贴。 (3)货币资本转移: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生产性目的的通货或金融资产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如:政府拨付给企业的用于该企业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 (4)易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互相向对方提供货物、服务或非金融资产。 (5)实物报酬:是指劳动者接受以货物和服务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 (6)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是指除了实物报酬,任何以货物和服务形式,而不是以货币形式做出的支付。如:土地承租者向土地管理者支付其部分收成(农产品)作为土地租金。 (7)实物转移: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非生产性目的的或生产性目的的货物、服

8、务或非金融资产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前者叫实物经常转移,后者叫资本经常转移。如:居民向灾区农民捐赠衣物棉被,某富商向农民捐赠两台收割机。 (8)内部交易:是指只涉及一个单位的交易,即把一个单位内部的某些类型的行为视为交易。如:企业为自用而生产的固定资产。, 上述八类交易又可大致归为两类:“货物与服务的交易”和“收入与金融的交易”,故交易主体也可做双重分类:即按产业部门划分的交易主体和按机构部门划分的交易主体。 例:下列各项属于交易的有: A.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某化工厂向农田排污 C.走私毒品 D.偷盗 E.某人以捐赠名画形式缴纳遗产税,正确答案为:A C E (B为外部效应 D为故意地

9、未经协议而是对方利益受到损害),question & answer,1.3 流量。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数量。如:一年的总收入。 流量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正向变化关系。 经济流量分为两大类:经济交易流量和非经济交易流量(又称其他流量)。交易是经济流量的主要形式(参见前八类交易),但有一些不符合交易特征的流量也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我们把这些非交易的流量称为“其他流量”。,而“其他流量”又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一些非交易因素造成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物量变化,它包括这样一些行为: (1)某些资产物量在正常情况下以非交易的形式进入或退出国民经济核算

10、体系中,包括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物量变化,如:地下矿藏的经济发现等。 (2)某些资产物量在非正常情况下以非交易的形式进入或退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如:一个单位在未经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从所有者那里取走资产的行为,如:盗窃、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损失。 (3)由于机构单位和资产分类的变化以及机构单位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资产变化。 另一类主要包括由于价格因素引起的价值变化,我们称之为持有收益,它记录的是由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资产(负债)收益和损失,它与核算期内所持有的资产在物量或质量的改变毫无关系。它实际上是对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持有收益具体体现为“资本收益”和“存货增值”,分为三种: (1)名义持

11、有收益:指某类资产由于价格(或利益、汇率等)的变化,或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货币价值的变化对该类资产所有者产生的收益。(这里的收益即可为正,也可为负)。 (2)中性持有收益:指由于一般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使资产持有者产生的持有收益,即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它意味着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提高或降低,也就是说资产价值能够换取的其它货物和服务的数量不变(即实际购买力不变)。 (3)实际持有收益:指由于资产相对价格变化,对资产持有者产生的超过和低于中性持有收益的收益,它反映了资产持有者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即资产持有者由于价格变化得到了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益或不足平均水平的损

12、失)。如: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比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要高,给资产持有者带来的超额收益)。,解: 名义持有收益G =(Pn Qn P0 Q0)-Pt Qt =(1110-105)-(10.53+10.552) =7.4万元 中性持有收益NG =(Rn P0 Qn P0 Q0 )-Rt P0dt =(108%10万元10台-10万元5台)- (104%10万元3台+105%10万元2台) =58-52.2 = 5.8万元 实际持有收益RG = G-NG = 7.4-5.8 = 1.6万元,例:某企业今年年初拥有甲设备5台,市场单价10万元;年中:5月购入3台,购入单价10.5万元;8月购入2台,购

13、入单价10.55万元;年末拥有甲设备10台,年末市场单价11万元。又知以去年12月为基期的综合物价指数今年5月为104%,8月为105%,12月为108%。求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和实际持有收益。,1.4 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存在的量,反映某一时点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状况(持有量)。如:期初或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年底的存款余额) 经济存量与经济流量相联系。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他流量的积累,它们随着核算的交易和其他流量而变化。,2.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2.1活动部门分类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活动性质的同类性所进行的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基层

14、单位(又称产业活动单位):即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只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或虽然从事有一种类型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大比重。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2.2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是对掌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

15、位进行的分类。 2.3 我国的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1993年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 (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他行业。,3.机构部门分类 3.1 机构部门分类是指从收入和支出角

16、度,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的同一性所进行的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机构单位:即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在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中都采用机构单位及其分类。机构单位具有以下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它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定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帐户。,3.2 机构部门分类是对拥有财务决策权的机构单位进行的分类。 3.3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在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中,分为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等四个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