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23016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最新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Word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全国II )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沿用下来的叫法,故A正确; B.维生素 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 C.蛋白质含有C、H、O 、 N、S等元素,故C错误;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正确; 【答案】 C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

2、 1 L NH4Cl 溶液中, 4 NH 的数量为0.1 A N B2.4 g Mg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A N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A N D0.1 mol H2和 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A N 【解析】 A.NH4 +能够发生水解,故 NH4 +的数量小于 0.1NA,故 A错误; B. 2.4 g Mg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 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0.1NA; D

3、. H2 + I2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A,故 D正确 ; 【答案】 D 9a、b、 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 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ba B4 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 a、b、c、 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a 为 O , d 与 a 同族,故d为 S,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 为 Al ,则 b 为

4、 Na或 Mg ; A.原子半径bcda,故 A错误; B.4 种元素种b 的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O2的氧化性强于S,故 D错误 ; 最新精品Word 【答案】 B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 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 1,2- 二溴乙烷无色、 可溶于 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 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 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

5、气体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 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结论正确,故A正确;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钠反应更剧烈,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活 性不同,故B错误;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楚,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故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 能够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答案】 A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24224 H SOH C O 混 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

6、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 Al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解析】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故A正确;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能够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 + 2e- = H2,故 C错误;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D正确; 【答案】 C 12改变0.1 1 mol L 二元弱酸 2 H A 溶液的pH,溶液中的 2 H A 、HA、 2 A的物质的量分数 (X) 随 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2 2 (X) (X) (H A)(HA)(A) c ccc 。 最新精

7、品Wor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 时, 2(H A)(HA)cc B 22 lg(H A)4.2K CpH=2.7 时, 2 2(HA)(H A)(A)ccc DpH=4.2 时, 2 (HA)(A)(H )ccc 【解析】 A.由图像可知pH=1.2 时, c(H2A)=c(HA -) ,故 A正确; B.K2(H2A)=,pH=4.2 时, c(A 2-)=c(HA-) ,故 K 2(H2A)=c(H +)=10-4.2 ,故 lgK2(H2A)=-4.2,故 B 正确; C.由图像可知,pH=2.7 时, c(HA -) c(H 2A)c(A 2-) ,故 C正确; D.pH

8、=4.2 时, c(A 2- )=c(HA - ) c(H +) ,故 D错误; 【答案】 D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 向 2 mL 0.1 1 mol L 的 3 FeCl 溶液中 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 滴 KSCN 溶 液 黄 色 逐 渐 消 失 , 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2 FeFe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 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 烟,瓶内有黑色颗粒 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 3固体的试管, 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 石蕊试纸变蓝NH4HCO 3显碱性 最新精品Word

9、 【解析】 A.由实验现象可知发生反应Fe + 2Fe 3+ = 3Fe2+,知还原性 FeFe 2+,故 A正确; B.瓶内有黑色颗粒(C)产生,故CO2C, C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 C.NH4HCO 3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 D.相同类型的物质,溶度积越小越易形成沉淀,故D正确; 【答案】 C 26 (14 分)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 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10、加入硝酸的目的 是将滤液中的Fe 2+全部氧化为 Fe 3+,还可使用 H2O2代替硝酸。 (2)沉淀 A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4HF = SiF4 + 2H2O 。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促进 Fe 3+、Al3+的水解 。沉淀 B的主要成分为 Fe(OH)3、 Al(OH)3(写化学式) 。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 滴定反应为: 4 MnO +H +H 2C2O4Mn 2+CO 2+H2O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

11、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 - 1 的 KMnO 4溶液 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 。 【解析】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溶液中的Fe 2+氧化为 Fe3+,因盐酸为溶剂,故可使用硝酸铵代替硝酸; (2)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硝酸,故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SiO2,但其能够溶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SiO2 + 4HF = SiF 4 + 2H2O;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促进Fe 3+、Al3+的水解,加快形成沉淀的速率,故沉淀 B的主要成分为 Fe(OH)3、Al(OH)3; (4)采用关系式法: 5H2C2O4 5CaC2O4

12、2 KMnO4 2MnO4 - x 0.0018mol 钙 的 质 量 为=0.18g , 故 该 水 泥 样 品 中 钙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故样品中 D向 2 支盛有 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 沉淀,另一支中无明 显现象 spsp (AgI)(AgCl)KK 最新精品Word 27 (14 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 C4H10)脱氢制1- 丁烯( 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4H10(g)= C 4H8(g)+H2(g) H1 已知: C

13、4H10(g)+ 1 2O2(g)= C 4H8(g)+H2O(g) H2=-119 kJ mol - 1 H2(g)+ 1 2 O2(g)= H 2O(g) H3=-242 kJmol - 1 反应的H1为 +123kJmol - 1。图( a)是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小于 0.1 (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AD (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 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 /n

14、(丁烷)的关系。图中曲 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进行。 (3)图( 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 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 ;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丁烯分解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 【解析】 (1) - 得,故中H1= +123 kJ mol -1;由图像 a 知,相同温度下转化率x Mpa0.1Mpa,该反 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故x0.1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需使平衡向正反应方

15、向进 行,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 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AD ; (2)降低的原因是氢气的浓度增大,促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590之前,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590之后,丁烯分解 成短碳链烃的速率加快; 28 (15 分)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 成 MnO(OH)2,实现氧

16、的固定。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 I - 还原为 Mn 2+,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 最新精品Word 的 I2(2 2 23 S O +I2=2I - + 2 46 S O ) 。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增加水样中氧的溶解量。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 + 2Mn(OH)2 = 2MnO(OH)2。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容 量瓶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 及二氧化碳。 (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 - 1Na 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 现象为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 的含量为80mg L -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