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2926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王世清(2007年3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已经走过70多年的历程。70多年来各民主党派走过的历史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帮助和领导下,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从爱国主义走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回顾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总结7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对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与发展民主党派在新世纪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主党派的产生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基础

2、。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又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同时,由于自身的弱点,它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具有反帝爱国、反封建的要求,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动摇性和妥协性。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人口仅次于农民的一个广大的人群,包括了许多阶层,构成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整个阶梯。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有较强的革命性,同时也有较大的散漫性,又经常处于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因此,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中国各民主党派产生、发

3、展的重要契机是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运动和以后的抗日救国运动,以及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战的斗争。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由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发起组建的代表我国民族工商界及其知识分子利益的一个民主党派。 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在重庆白象街实业大厦召开,选举中央理事、监事会,中央理事监事联席会议为民建的最高权力机构。民建的政治纲领提出,必须在和平中完成建设,以恢复元气,增进国力;在统一中实行自治,以安定秩序,发挥民力;而和平统一,均需在民主政治之中。只有通过这些手段,才能建立一个最高理想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各民

4、主党派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各民主党派主要反映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但他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不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还包括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不仅包括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分裂出来的反对派,包括一部分带有民主色彩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仅有革命的知识分子,还有少数共产党员。因此,民主党派内部有进步、中间、落后的政治分野,不是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 第二,民主党派最初的政治纲领具有两面性,而以进步性、民主性为其主导方面。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一般说来,既有新民主主义因素,也有旧民主主义因素

5、。它们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张团结抗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要求实现政治民主,尊重人民的基本自由。同时,一些政党最初的政治纲领也带有某些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三,民主党派从成立起就和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经历了由初期的联共反蒋、中期的完全支持中共到最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主党派所要从事的民主斗争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因此民主党派从成立那天起,就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打击、迫害,则加速了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的进程。二、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

6、民主党派73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从爱国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 作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由于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一般都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要求。由于自身的弱点,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他们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就必须向代表中国先进力量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寻求支持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后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极为艰巨,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及政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任务。要取得新民

7、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争取、联合民主党派方针的影响下,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 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的运动,主要有四个阶段: 1“九一八”前后至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的主要活动是反蒋斗争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团结抗战,成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2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结成联盟,同共产党合作,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而努力。民主党派掀起的民主宪政运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3在抗

8、日战争胜利后的旧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和谈期间,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等。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时刻,民主党派经过分化改组,绝大多数人坚决同共产党站在一起,严正声明不承认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并积极投身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4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公开宣告站在人民革命一边。随后,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1日发表的关于召开新政协的主张,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建立新中国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抛弃了“中间路线”的影响和某些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9、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的制定,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二)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了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各民主党派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修改了章程,整顿了组织,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各自的政治纲领。在此期间,救国会自行宣布解散,其主要成员加入其它民主党派;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与民革合并,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个民主党派参加的多党合作格局。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和争取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参加国家政

10、权建设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调动成员和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参加各项民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开展自我教育,对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发扬人民民主,调动一切因素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以后,各民主党派拥护过渡时期总路线,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经受了考验,作出重要贡献。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作为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向劳动人民转化,民主党派成为这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各民主党派都将自己的纲领提高到社会主义水平,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从而完

11、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1957年下半年以后,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合作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1957年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反击是必要的,但是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民主党派被戴上“资产阶级的”的帽子,严重挫伤了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把“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成员与共产党的广大干部一起受到残酷迫害。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在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三)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

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党派原来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已经有一大批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进行拨乱反正,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13、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同。各民主党派修改了各自的章程,提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利益、共同愿望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新时期,我国的多党合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已经成为建立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其主要职能是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民

14、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与颁发为标志,我国多党合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各民主党派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时期以来,随着民主党派性质、任务的变化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进一步明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面临新老交替和新成员大量增加,迫切需要提高成员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各民主党派认

15、真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在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各民主党派已实现跨世纪的新老交替,新一代代表人物以新的面貌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得到加强,并取得积极成效。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得到发展,就民建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由建会初期1945年的134人发展到现在108028万人;全省民建会员由建会初期1957年的355人发展到现在2720人;合肥市民建会员由建会初期1952年的32人,发展到现在444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正在深入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

16、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新的篇章。三、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 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主要是: 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民主党派产生于20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的斗争中,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实践中,形成了民主党派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是民主党派不断前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根本动力。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近代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屈辱和痛苦、比较和鉴别后所作出的正确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走建设中国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