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3722569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中国法制史第六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1.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论,提出了 “”说。 【答案】 :君权神授 题目 2.汉初至文景时期,汉朝的统治思想以为主,辅以法家思想。 【答案】 :黄老思想 题目 3.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与奉民约法三章: “ 【答案】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题目 4.汉朝将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叫做 【答案】 :比 题目 5.在三公中,最高监察,监察百官的是 【答案】 :御史大夫 题目 6.“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 A. 秦始皇 B. 李斯 C. 刘邦 D. 董仲舒 【答案】 :董仲舒 题目 7.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 。 A. 四

2、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答案】 :汉朝 题目 8.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 ) 。 。 。 ” A. 黄老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 :黄老思想 题目 9.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A. 黄老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 :儒家思想 题目 10.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 A. 约法省刑 B. 德主刑辅 C. 秋冬行刑 D. 德刑并用 【答案】 :德主刑辅 题目 11.“约法三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杀人者死 B. 伤人抵罪 C. 盗抵罪 D. 大逆

3、死 【答案】 :杀人者死;伤人抵罪;盗抵罪 题目 12.九章律在秦朝六律的基础上,增加了( ) 。 。) A. 户律 B. 兴律 C. 厩律 D. 具律 【答案】 :户律;兴律;厩律 题目 13.汉律六十篇包括() 。 A. 九章律 B. 朝律 C. 傍章律 D. 越宫律 【答案】 : 九章律 ; 朝律 ; 傍章律 ; 越宫律 题目 1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 。 A. 律 B. 令 C. 科 D. 比 【答案】 :律;令;科;比 题目 15.汉朝官吏的选拔途径包括以下的() 。 A. 从开国功臣中选拔 B. 通过中央的“太学”培养 C. 征辟 D. 察举 【答案】 :从开国功臣中选拔;通过中

4、央的“太学”培养;征辟;察举 题目 16.两汉的继承制度。 【答案】 : 答:王位继承-实行嫡长继承制,强调父死子继。汉律不承认“非子” (非亲生之子) 、 “非正” (非嫡妻之子)的爵位继承权。 财产继承-在土地和其他财物的继承上,汉代出现 诸子均分财产的情况。 题目 17.两汉的契约关系。 【答案】 : 答:买卖契约-汉代买卖契约叫券书。凡建立买卖关系要订立契约,一式两份,买卖双 方各执其一,日后发生纠纷,则以契约为证。 债务契约-汉律注重保护债权人利益,规定 债务人违期不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汉代明确规定利率,超过法定利率者叫“取息 过律” ,要受到惩罚。 题目 18.汉朝的司法机

5、关。 【答案】 : 答: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 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称作廷尉,主要负责审理皇帝 制诏移送的案件,也审理地方重大疑难案件。 地方司法机关由地方行政长官郡守、县令兼 理,郡设专职司法官吏“决曹掾” 。 题目 19.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 : 答: 约法省禁-汉初立法的指导思想。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 德刑并用-汉朝 武帝时期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 把刑、礼结合起来 使用。 顺天行刑-由董仲舒提出而被汉武帝采纳。主张司法机关在霜降之后万物肃杀之际 断狱行刑,以顺应天时。 题目 20.汉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 答:以缇萦

6、上书为起因, 公元前 167 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 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 共同议定了修改现行刑制的方案,并得到文帝的批准。其具体内容是:以徒刑、笞 刑、死 刑分别取代墨刑、 劓刑和剕刑。 即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 劓刑改为笞 300, 斩左趾改为笞 500, 斩右趾改为弃市。 由于上述方案扩大了死刑范围,加重了刑罚的残酷程度,因此景帝时期 进一步改革,内容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 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意 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 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 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 入较为文明 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