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素质.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2470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文化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文化素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文化素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学年、学期 :2011- - -2012上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 目: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想追求淡化,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建设的对策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建设,另一方面高校校园建设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问题,对策 正文: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2、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需要加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可见,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并且艰巨的任务。古语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我们清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才能去找出对策来解决它,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后备人才。一、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追求淡化。理想与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

3、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曾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这个在师长眼中的好学生竟然将同寝室的三名舍友残忍的杀害,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马加爵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的力量,那也是他回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二)自我意识膨胀。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当代大学生多数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受到

4、家庭的过度溺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规劝及建议常常采取冷漠的态度,刚愎自用.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三) 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

5、比、超前消费;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近十年来,社会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负面评价,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没有责任感、没有使命感、急功近利、蝇营狗苟的一代。或许这些负面的特征确实存在。但是社会不应该过于苛刻,应该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会有很大提升。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对策 (一)大学生应该清晰认识到自身文化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6、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人才的时期,大学生出现就业难显然是不正常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不正常现象?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缺失是关键因素。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素质便成了就业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深化高等

7、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所要求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越是科技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是基础,而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二)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文化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1、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思想

8、道德修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德才兼备的统一体。 要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如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等。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丢弃不正确的思想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带新人。 2、加强科学和人文素养。(1)具有广泛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用人单位在考核、选择毕业生时,比以前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所以,毕业生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

9、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什么是知识分子的优势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缺少这三个方面,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文理渗透。即学理、工、农、医的大学生也要具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而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也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2)具有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这种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应用性,不仅可以给社会、企业带来丰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升华自己,更好地实现理想与自身价值的统一。 3.加强身体和心理心素质训

10、练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拥有健康的人生是拥有成功人生的前提。惟有健康的人才有精力发展事业,也才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果实。现在的健康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们不能再狭隘地理解健康的概念。作为青年学生,也不能依仗自己年轻,劳累过度,娱乐无度,其结果必然是“秋后算账”。走向健康之路,要认识自己的体质,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注意均衡营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必要的休闲,学会有规律的生活。与此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强化自我心理调节,必要时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通过各种途径提供锤炼和充实机会主动适应变化

11、的世界,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三)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校园文化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注意日积月累的养成,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也是枯燥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能够劳逸结合,从而保持

12、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校园文化体现一定的娱乐性是必要的。正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指出的:“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具有一个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一个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人文精神。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充满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充分调动人的主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滋润着优秀人才的成长。”总结: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大学生人才储备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就因此而对大学生产生过于苛刻的看法,应该客观的来看。相信通过不断地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会有很大提高,会光荣的肩负起民族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修订版)2.光明日报(2005年1月19日 第一版)3.周口市重点新闻新网(周口新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