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上课讲义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720844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1)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辛弃疾(1)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辛弃疾(1)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辛弃疾(1)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辛弃疾(1)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1)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1)上课讲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辛 弃 疾,2,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期,青壮年时期和中晚年时期。下面接壤我们通过这三个人生阶段来走近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那跌宕起伏的一生。,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去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与真正的英雄。 苏轼以后最伟大的词作家,“苏辛”并称。宋词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一、生平,4,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

2、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一)青年时期,6,1182年至1207年,从43岁到68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

3、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三)中晚年时期,7,二、辛词思想内容 1、歌颂抗金,抒发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8,2、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愤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

4、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摸鱼儿,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1,注释,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

5、环水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长远悠久。 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u。万兜鍪:千军万马。 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1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13,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

6、居上饶,常过博山。 3.层楼:高楼。 4.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5.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2 6.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7.不识:不明白。 8.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9.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14,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5

7、,3、描写农村生活及闲适情趣。,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16,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17,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8,1、多种生动艺术形象的创造 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或奇伟英豪,或狂放不羁,

8、或慷慨悲凉。 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三、辛弃疾词艺术成就,19,2、雄豪壮阔的艺术境界与浓烈激越的主观情感,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 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20,辛词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情感大起大落,反差强烈,甚似李白。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1,3、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

9、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22,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鹕。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0、,王国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23,4、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一方面,辛词具有奔放豪纵、生气蓬勃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辛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具有不主故常的大家气度。能刚能柔、纵横驰骋、不拘一格。,24,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其描述乡村风光作品,朴素清丽、生机盎然。简朴中见爽利老到,达到一般词人很难达到的境界。,25,5、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辛弃疾大胆创新,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

11、在。最充分地反映了其以文为词的特点。 (1)民间语言的运用,口语、谚语、俚语的灵活使用,使其词语言明白流利,轻松活泼。如: “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26,(2)虚词的运用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 (3)用典丰富自如,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妙趣。所谓随心所欲而天然生动的境界。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材料,融化锻铸,巧夺天工。,2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 水

12、龙吟下片。 兰陵王:“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水龙吟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 这些典故与词人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现。,28,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29,辛弃疾与苏轼比较,1.皆境界阔大,感情豪放开朗: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和超越的时空观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思索、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有乐天知

13、命的境界; 辛弃疾以炽烈的感情与崇高理想拥抱人生,充溢着英雄的豪情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仰天长啸,豪气干云,风骨之不俗,气概之高迈,世罕其匹。,30,2.同为豪放雄渭的风格。 苏轼则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辛弃疾则慷慨悲歌,激情飞越。 苏轼有中年人的超越与达观,辛弃疾则有少年侠气与热血。 苏轼能在逆流中明哲全身而退,辛弃疾却为理想奋不顾身呐喊。 清代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气。嫁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可以为李郭,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故词极意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有不同。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嫁轩气概。,31,3、辛弃疾

14、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 苏轼可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稼轩可以说是“唯大英雄能本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