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784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泪囊摘除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确诊为慢性泪囊炎,但因高龄、全身病和鼻腔疾病,不适于做泪囊鼻腔吻合术者。 2.急性泪囊炎发作后,遗留泪囊痰管者。 3.泪囊a液囊肿或肿瘤。 4.慢性泪囊炎引起化脓性角膜溃疡者。 5.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囊过小,估计术中无法进鼻腔泪囊吻合者。 6.泪囊外伤破裂严重者。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 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泪道1-2d。 【麻醉】 1.滑车下神经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注入麻药1-1.5ml。 2.预定皮肤切口部位注射麻药0.5ml行局部浸润麻醉。 3.内眦韧带下方进针,沿前泪嵴向鼻泪管周围注射麻药0.5ml。 【操作方法及程

2、序】 1.皮肤切口。距内毗鼻侧3mm,从内毗韧带上方2-3mm起,向下方顺皮纹切开皮肤,切口上半部垂直走向,其下半部呈弧形弯向题侧,全长12-15mm,皮肤切口的走向大致与泪前嵴平行。 2.分离皮下组织及肌层。将切口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顺次分离眼轮匝肌及浅泪筋膜。找出泪前嵴位置。是否需要剪断内眦韧带,按术者个人手术经验而定。 3.分离泪囊。 (1)沿泪前嵴在内眦韧带下剪开覆盖在泪囊表面的浅泪筋膜至鼻泪管上端(浅泪筋膜与泪囊之间有蜂窝状组织)。 (2)用骨膜分离器,在泪筋膜与泪囊外侧壁间轻轻地从鼻泪管上端至内眦韧带下缘,将泪筋膜与泪囊分开。 (3)进行内眦韧带与泪囊外侧壁分离,到达泪后嵴后,将泪

3、囊外侧壁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开。 (4)从内眦韧带向下分离达鼻泪管人口处,将泪囊内侧壁与泪囊窝分开,深达泪后晴。 (5)将泪囊顶部完全与泪囊窝分离,并剪断泪小管。 4.泪囊顶部完全游离后,用骨膜分离器伸入泪囊后方,贴近泪囊窝骨膜向鼻泪管方向分离,使泪囊充分游离,尤其鼻泪管上端。紧贴泪囊窝伸进鼻泪管骨管口处,将鼻泪管剪断。 5.用棉球压在鼻泪管入口处充分止血,然后用刮匙搔刮鼻泪管口处残留的黏膜。检查摘出的泪囊是否完整,泪囊如有破损应将残留在泪囊窝的黏膜组织彻底切除干净。然后将少量2.5%碘酒涂布于泪囊窝及鼻泪管口。 6.泪点扩张器扩大泪点后,泪小管刀伸进泪小管内,将泪小管全长切开,然后用刮匙将泪小

4、管壁的上皮刮净。 7.内眦韧带剪断者应缝合于原位。分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切口。在皮肤切口面放一个与皮肤切口等长的小棉纱布枕加压,消除摘出泪囊后遗留的无效腔。 8.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膏,加压绷带包扎。 【术后处理】 1.术后24-48h常规换药,以后隔日1次。保留纱布枕至术后5d。 2.术后7d可拆除皮肤缝线。 3.可适当服用抗菌药物。 【注意事项】 1.保护内眦血管 注射麻醉药、做切口,特别是寻找泪前嵴时,容易损伤内眦血管。因此,寻找泪前嵴时应钝性分离,以免造成出血,影响操作。 2.术中勿穿破眶隔 在分离泪囊CIA侧壁时,切勿过分向外分离和剪切,否则眶部脂肪会疝入泪囊窝。如已发生应该回

5、纳脂肪组织缝合眶隔。 3.泪囊穿破与残留 切开时入刀过深或切开泪筋膜及分离泪囊时不顺着泪囊窝骨面,以及分离泪囊顶及外侧壁时,不注意分清组织界限,都易发生泪囊穿破以致摘除时残留部分泪囊。如残留泪囊组织和泪小管X膜,会出现戮液脓性分泌物,需再次手术清除。 4.肿瘤 如为肿瘤应尽量多地切除鼻泪管,并做冷冻切片。如肿瘤为恶性,必须清除干净。 5.创口对合不整齐 将会造成眦角畸形,在发现此情况时,应即拆除缝线,重新缝合。 6.术后溢脓 术时不清除鼻泪管黏膜及破坏泪小管上皮,术后局部压迫不好,遗留的泪囊窝无效腔发生感染等均可能导致术后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需再手术清除创面内残留泪囊组织、鼻泪管黏膜或泪小管上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