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688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教育学重点总结详解.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导论1、教育的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education):狭义上专指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本质: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是教育的本体功能。2、教育学的概念和发展教育学(pedagogy):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发展阶段:(1)早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2)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确立了班级授课制;1809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心理学、伦理

2、学为学科基础,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阶段理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教育与社会发展(熟悉框架)(1)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物质生产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具有促进作用;性质为社会物质生产是教育的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2)教育与社会政治: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性质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传播和普及文化;性质为文化与教育关系是相互部分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内涵及作用(1)遗传因素:指通过某些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作用

3、: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2)个体后天因素:个体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特征。作用:个体后天因素赋予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3)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作用:社会环境是使人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4)个体实践活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都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来实现。作用: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教育作用:教育对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对个体发展方向的引导;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内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为人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

4、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从前到后。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proximalzone:维果茨基认为个体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独立解决智力的任务;另一种是个体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借助他人的指导和帮助所能达到解决智力任务的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过渡阶段即为)。(2)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成熟速度是不同的。注重关键期,即身心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3)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4)身心发

5、展的共同性与差异性6、护理教育学的概念、护理教育的任务及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理解)护理教育学(nursingpedagogy):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应用学科。任务:(1)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2)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3)发展社会服务项目基本特点(理解):(1)专业性质和任务的特点:培养各层次护理人才(2)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性及整体性(3)教育组织与方法的特点:注重实践(4)教育管理的特点:层次多、部门多、参与管理的人员多。7、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国外:兴起与发展(1)1860年,南丁格尔成立世界第一

6、所护士学校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2)1909年,3年制护理本科课程开始于尼苏达大学(3)1924年,第一个以大学为基础,以授予学士学位为目标的护理学本科专业教育成立于耶鲁大学护理学院。高等护理教育(1)1916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率先授予护理学硕士学位(2)1924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开设了第一个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3)1934年,纽约大学开始了第一个护理学哲学博士项目(4)1960年,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大学开设了第一个护理学科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5)2001年,肯塔基大学开设了第一个护理学实践博士教育项目。国内:(1)1888年,在福州医院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2)19

7、20年,成立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学校(3)1983年,天津医学院成立护理系(4)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获准正式招收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系获得批准独立二级学科护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章护理学专业的教师与学生1、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属性、权利与义务(理解)基本属性:(1)具有发展潜能(2)具有发展需要(3)具有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权利:人身权、在校学习阶段的权利、临床实习的权利义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共性义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定义务2、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责、护理教师的职业素质(熟悉)特点:(1)劳动的高度责任心;(2)劳

8、动的复杂性a.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多样性b.影响学生发展的途径具有多样性c.教育内容的传播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巧性。(3)劳动的繁重性a.担负的任务具有多样性b.劳动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无限性。(4)劳动的长期性,效果的滞后性a.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教师劳动的长期性b.教育规律决定教育劳动效果的滞后。(5)劳动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进行有区别的教学b.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c.创造性的组织加工教学内容d.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教育影响e.灵活运用和教育机智。(6)劳动的示范性与感染性a.劳动的示范性b.劳动的感染性。职责: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职业素质(熟悉):(1)护理学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a.对待

9、护理教育事业的道德b.对待学生的道德c.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d.对待自己的道德(2)护理学专业教师的智能结构:a.知识结构b.能力结构(3)护理学专业教师的心理品质:a.理解学生:移情理解(empathicunderstanding指护理学专业教师应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敏感的觉察他们的知觉,体验他们的感情,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b.与学生相处:积极期待(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c.了解自己3、护理学专业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及良好的护理学专业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基本性质:(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关系(2)师生在职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基

10、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第三章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1、教育目的的概念以及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aimsofeducation):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依据:(1)客观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理论依据:个人本位论:A.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B.主要观点:a.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自然素质);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向善的”。b.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实现个体的自然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c.个性的压抑和催残

11、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C.小结: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定。D.评价:a.进步性:重视人的自然素质和自身的需要,强调教育个性化,这符合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需要。b.局限性:把人同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只看到人的自然性的一面,忽略了人的社会制约性。社会本位论:A.主要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柏拉图B.主要观点:a.人的本性是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b.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是构成它的“材料”;个人的发展是为国家或社会事业献身;c.教育目的是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C.小结:教育的目的根据社会的发

12、展需要来制定。D.评价:a.进步性:重视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社会化,从教育角度肯定社会的需要和价值,稳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b.局限性:强调社会的秩序的一面,忽略个体潜能和自然性,没有认识到个人能动性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将受教育者当成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人道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A.人的全面发展(all-rounddevelopment):指智力和体力、个性和社会性、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b.社会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可能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

13、方法。2、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以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最新表述(熟悉):“实现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国的教育是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2)我国教育是以素质发展为核心;(3)我国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重要组成部分。3、正确处理我国教育中的一些关系(理解)(1)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的关系:相互独立;辩证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2)正确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3)正确处理全

14、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的关系(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的个性形成的过程);(4)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概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目标体系:(1)教育目的(国家);(2)培养目标(各级护理院校);(3)课程目标(各门课程);(4)教学目标(课程具体目标)。培养目标(trainingobjectives):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教学目标(objectiveofteaching):指教学中师生预测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与学双方都应努力去实现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理解):(1)认知领域:知识、领会、

15、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第四章护理教育的课程1、课程(狭义)、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目标的概念以及课程的功能(理解)。课程(curriculum):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显性课程(explicitcurriculum):学校有计划实施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一种潜在的教学,不列入课程计划,却可对学生的知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课程资源(特征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课程目标(curriculumobjective):是课程实施应达到学生发展的预期结果。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的功能(理解):(1)学校培养人才规格的具体体现;(2)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3)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相关内容。(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