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778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伤后7d以内的泪小管断裂。【禁忌证】1. 1周以上的泪小管断裂。2.眼睑局部有明显化脓性感染者。【术前准备】1.眼局部滴抗菌药物滴眼液。2.冲洗泪道,了解泪小管断裂情况。3.洗脸清洁脸部。4.准备细硅胶管或硬膜外麻醉导管1根。【麻醉】 1.局部浸润麻醉及眼球表面麻醉。 2.鼻腔内塞入丁卡因和1:100 000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贴附鼻腔勃膜。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泪点插入探针寻找泪小管断端。 2.用硅胶管或硬膜外麻醉导管经泪点进入,由断端穿出,再由泪囊侧断端进入,用鼻镜和枪状镊将导管从鼻腔拉出(在头镜的照明下操作)。 3.以导管为支架,用血管

2、吻合用的圆针、10-0缝线沿泪小管断端周长等距缝合4针,再用7-0线对泪小管周围筋膜做加固缝合。 4.内眦韧带下臂(如为下泪小管断裂)与睑板内端的缝合。 5.结膜和皮肤缝合。涂抗菌药物眼膏后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 1.导管于术后3个月拔除。 2.在导管留置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睡前抗菌药物眼膏涂结膜囊1次。 3.导管拔除以后应定期(开始时可间隔1周,以后可延长间隔)冲洗泪道。 4.破伤风抗毒血清1500U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 1.泪小管吻合4针的最深1针缝合时,应先从筋膜侧进针,从翁膜侧出针,再从对侧断端粘膜进针,从筋膜侧穿出。将结打在筋膜面,保持黏膜面平滑。 2.由于组织的张力和10-0线强度的限制,泪小管吻合的4针缝合困难时,可在吻合前用较粗缝线在周围组织做2针预置缝线,缓解组织张力后再做吻合。 3.为防止导管脱落,应将导管的另端从鼻腔拉出(管两头都从鼻腔引出)固定在上唇皮肤上。 4.在泪小管断裂时,内眦韧带上、下臂一般都会伴有不同程度损伤,泪小管吻合后必须将此处做完好修复,否则,即使泪小管吻合成功,由于事后下睑的松弛依然会发生溢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